多元化因素催生滇茶产业的“二次革命”
发布时间:2024-06-22 点击:58
图为:滇红茶(配图)
千年的历史与数十年变中求进的现代滇茶产业发展史,催生出了现在底蕴十足而又朝气蓬勃的滇茶产业,从普洱的一枝独秀到滇茶产业的异军突起,真正的变革也无非就是世纪交替至今的短短十数年。如果说滇茶产业的壮大与发展是滇茶产业的“革命”的话,那么,当今多元化的因素已然成为刺激滇茶产业再次面对历史变革的压力与动力,滇茶产业的“二次革命”即将到来。
产业多元化“量变”引“质变”
2012年云南茶产量27.35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8.13万吨,增2.57万吨,依旧是滇茶产量发展最快的单一茶种。然而,也就是在近几年,云南大力引进了乌龙、白茶、黑茶等相关茶种及生产加工技术,这些茶业种类从无到有,自实现产业化以来产销量一直以几何倍数增长,说云南茶产业正全面迈向多元化为时尚早,但至少这是一种趋势。
另一方面,在去年27.35万吨的滇茶总产量中,成品茶产量突破17万吨,增长率达25%,精制率达到62%以上,除几大大型茶厂保持旺盛的产能增长势头外,年产量千吨级的中型企业成为精装茶发展的生力军。而在这组数据的背后,可以很直观的分析出这样几个结论:首先,精茶产量与比例的大幅攀升代表了云南茶产业资源整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绝大部分的散装茶中小茶企茶厂已然或即将被整合;其次,云南茶产业整体产业市场正在健步发展过程中,破旧立新不可避免;再次,滇茶外销市场活力无限,蓬勃发展,是催生滇茶产业变革发展的主要外因。
综上所述已不难分析出,滇茶产业正在历经一个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全面调整、资源整合与多元化并存的革命变革时期。
市场与市场结构多元化为“二次革命”增变数
2012年,滇茶在中国茶市的占有比重、销量、价格继续大幅攀升,出口量甚至较上一年增长了72.7%,在滇茶市场一片大好的环境中,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市场渠道与营销网络对滇茶产业功不可没。
仔细探究滇茶产业的市场体系,我们不难发现,滇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滇茶产业较之于其他各大茶系有着最为复杂多样的市场体系——几乎所有茶叶市场构建与销售模式在滇茶上都能找到成功的个例:区域强牌的整合外销、茶文化的推广营销、旅游茶业市场、茶叶电商等等,而且在长期的整合与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模式渠道交替影响,界限愈发模糊,我们已经对滇茶产业市场很难做出最精准的界定与分析。
滇茶产业市场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是成就滇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动因,另一方面,从对滇茶茶叶市场的前线分析中我们已经不难看出,滇茶产业必将因市场的调控作用出现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即资源整合下的区域强牌化与迎合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特色化。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因为农产品产业的两极分化对象不是云南的领袖茶企,也不是产能不高的特色茶企,归根结底,农产品产业变革的主要对象就是支撑滇茶产能的量产中型茶企,毫不夸张的说:无突破,即消亡。
把握变革主动权成茶企存生与发展之本
回顾滇茶产业发展的十数年,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例子:云南产茶区特别是二线产茶区龙头茶企宝座几经易手,从最初80年代的国有茶企牢控市场,到销量定量产的中型茶企的后来居上,直至如今,各地龙头茶企与知名茶企已经离不开一套完备的市场运作与品牌推广体系,毫不夸张的说,很大一部分的茶企消亡于世纪初的滇茶产业大变革,而更多的茶企死在了征途中。
因而,成功把握市场成为了滇茶产业以前、现在、将来的生存之本,保守与等待成为了茶企发展的最大隐患!
茶企如此,茶叶市场同样如此。在云南庞大茶产业支撑下的,是云南同样庞大的茶叶终端市场与销售体系,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成功的市场运作与渠道构建必不可少,能为发展创收的成本都不能称之为成本,只有渠道不畅、产品滞销才可能成为茶叶营销的最大成本与损失。
无论如何,变革就是为了发展,如何搭上滇茶“二次革命”的快车,将成为留给滇茶产业所有参与者的课题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