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未来,是“名茶”还是“民茶”?

发布时间:2024-06-19 点击:49
图为:南茗佳人摄
中国俗语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让人深刻理解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名茶”在万紫千红之中脱颖而出,享誉世界;民茶在百姓家片地开花,家喻户晓。
最为出色的无疑便是中国的十大名茶,无论是色、香、味、形,或者是文化底蕴都是名列前茅。因其太出名而贵出新高点,反而离民众太远了。
从“名茶”到“民茶”,有多远?
多少年来,中国茶沉浸在名茶的梦里,做着高大上礼品的梦,依托着人情世故任性增长,现如今却转而发展出“亲民路线”——从名茶开始转向民茶。
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尤其是农村百姓,一大包十几块的茶叶可以喝上一个月,何其还要往贵里跳炕?
名茶的未来,要接地气
名茶向来走的都是“高大上”的路线:茶企自身定位“高”,茶叶包装礼盒“大”,茶商希望茶价一路“上”涨,是往年茶行业的基本态势。
如今,礼品茶销售遇阻,茶商的心态悄悄转变,茶叶包装和价格更接地气,茶企也更加务实。
降成本、挤水分,压缩企业开支
茶企业生意不好做,产品价格调整势必会影响利润,一方面是开源,更重要的还是要节流。
行业越是难做,越应增加与消费者的正面交流、互动,发展自己的忠实茶客。
强化饮茶的空间体验
如今消费者不再看包装的高大上,更不听茶叶背后的故事,而是越来越注重体验式消费,越来越理性。
喝着口感好,价格又公道的茶才是好茶。尤其当今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慢下脚步喝杯茶,成了人们的普遍需求。这也成为茶空间美学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从企业的自身修炼还是从消费者培养的角度,茶叶要从名茶转向民茶,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民茶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的方向已然清晰,但到达的路径有千条万条,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