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心两叶”的台湾茶事

发布时间:2024-06-19 点击:56
原标题:特写:“一心两叶”的台湾茶事
新华社台北4月20日电(记者马玉洁)四月中下旬的一天,凌晨五点多,60岁的陈秀琴已经起床,戴好遮蔽烈日的斗笠,准备去茶园采茶。
她的茶园在台湾南投县松柏岭,距离台北约200公里。自年轻时嫁到南投,陈秀琴已经种了30多年的茶叶。
她熟练地摘下茶树顶端最尖嫩的“一心两叶”,这已是重复几千万次的动作,陈秀琴毫无滞顿,一气呵成。
八卦山海拔仅400多米,这样的低海拔很少能种得出好茶。不过,自清朝从大陆引进高山茶种,台湾的茶农世代耕耘,不断进行改良,终于在低海拔地区种出口感不输高山茶的茶叶。
现在,台湾从海拔100多米的平地到2200米的山区,都出产品种不同的高品质茶叶。
由于暖冬和寒春,加上前些日子缺少雨水,今年的春茶比往年晚了半个月。
“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春茶就摘完了。”46岁的陈松辉说。
陈松辉在松柏岭经营一座小型制茶厂,陈秀琴和附近居民刚采的茶叶一分钟都没耽误,直接就被送到这里。
摘下的茶心先要放在日光下轻晒,“逼走”露水。这个步骤有个很文艺的名字——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需要阳光,又不能太烈,最好的天气是伴有微风。“人觉得舒服的话,茶叶也会觉得舒服。”陈松辉说。
两三个小时后,褪去露水的新茶被移送到室内二次晾晒并发酵,称作“室内萎凋”。约六个小时后,这些茶叶再被送去干燥、杀青、团揉,最终制成春茶。
“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完成,快则一天半,最慢不超过两天。否则,茶叶就变味了。”陈松辉拨弄着新送来的茶叶轻声说。
南投县是台湾最大的茶叶产地。据了解,这里去年出产了9567吨茶叶,占全台湾的66%。
“由于气候的原因,今年的茶叶产量预计会减少三成。”南投县农业处行销规划科科长曾银位说。
近20年来,全台湾超过一半的茶叶产自这里,其中以鹿谷冻顶、鱼池红茶尤为著名。近年来,嘉义的阿里山高山茶或许更为观光客所熟悉,但产量大约仅有南投的五分之一。
台湾300多年前已发现野生茶树,但直到100年后才正式由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进行大规模种植。
根据台湾农委会的资料,2016年台湾茶叶种植规模为11780公顷,年产量约14000吨。但这么多茶甚至满足不了本地市场的需求,台湾茶出口量极低,去年还进口了26000吨茶。
台湾茶叶以价高质优为人所知,这从一组数据即可说明:2016年,台湾进口茶叶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38美元,而出口价格则高达每公斤11.9美元。
为了让更多本地年轻人爱上台湾茶,了解传统茶文化,南投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推行“茶叶扎根计划”,邀请茶艺师进入课堂,教授孩子们识茶、奉茶、品茶。
28岁的陈建玲9岁起就跟随师傅学习茶道,如今在南投的小学教授茶艺。
“很多孩子学习了茶道之后思想和心境会有所不同。以前有些人很浮躁,但现在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待人接物也更有礼貌。”陈建玲说。
“我们希望通过让孩子们学习喝茶的文化,让他们从小喜欢上茶叶。而他们在学习奉茶和饮茶礼仪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从而让我们的茶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南投县副县长陈正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