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购买小青柑的茶友要注意了 - 小青柑六大营销欺诈

发布时间:2024-06-18 点击:63
前段时间笔者写过小青柑的白霜骗.局,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给大家的是如何根据小青柑的颜色来分辨小青柑的工艺同优劣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就好像杜子建老师之前讲的一样,现代人足不出户,已经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代替一切原本需要用肉身才能完成的一切社会活动。本来品茶这个事情需要亲身品尝用舌头来品鉴好坏的肉体活动变成用眼睛来代替舌头的功能去品尝,而这也使得网络上的卖家不遗余力的想办法把图片能好好做出可口的效果,吸引住眼球,瞒过舌头。这也是杜老师的营销理念嘛“赏心悦目,喜闻乐见”。但是这同时也带有非常大的问题存在。
比如说,以小青柑为例。一个不懂小青柑生产工艺和品鉴的客户,他很可能会被一些营销文字和美图所迷惑。而里面很可能就涉及到营销欺诈,而小青柑里面最常见的营销欺诈有六个:
1,外地柑或者桔冒充新会小青柑,但是打新会的名号
2,宣传白霜是新会核心产区才会有的标志
3,宣传美美而均匀的青色就是正宗的新会全生晒小青柑的颜色。
4,茶底描述欺诈,以次充好,冒充名山头和年份。
5,新会柑核心产区欺诈,不是核心产区的柑冠名核心产区
6,工艺欺诈,高温烘焙工艺冒充低温烘焙工艺,低温烘焙冒充半生晒,半生晒冒充全生晒
如果我们去市场买水果,我们可以试一口甜不甜;而我们去网店选购的时候,不可能用肉身亲自尝试它的味道,只能看详情,评论,还有交易记录等等。而实际上这些参照物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品鉴一个小青柑,要看,闻,刮,泡,煮等很多个细节才能品鉴,品鉴过程中需要使用五官的三官以上才能辨伪存真。
下面看看以下几个详情的图片
这个,啧啧啧,真饱满。
这个,好青,好靓
还有这个,油包真美
还有这个啧啧,阳光自然生晒,核心产区青柑,千次尝试匹配!牛掰了! 真好。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漂亮?赏心悦目?喜闻乐见?这些就是品质很高的小青柑?
泼给大家一盆凉水,上面四种其实完全不是高品质的小青柑,而且完全不能代表品质,这些美美的青色就是小青柑的低温烘焙工艺,属于小青柑中等偏下的制作工艺,稍好于高温烘焙。
当然,写明低温烘焙的确实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这个颜色却说是阳光自然生晒,那肯定是涉嫌营销欺诈了。
其实低温烘焙工艺在茶叶的制作中较为常见,烘焙小青柑与全生晒截然相反,挖果之后直接填茶,不需要光照,全程机器烘干,这种方式虽可以避免水分残留、霉变,有效去除涩味,且产量可大大提高,制作时间可大大缩短。往往从鲜果变成小青柑茶,三到四天的时间就足够了,而新会七八月份其实是雨季,所以生晒的时间和机遇特别短,为了市场抢滩,绝大部分的商家都是低温烘焙出品;
但是长时间的烘焙,连其内含物质、有利于茶与柑充分融合的催化因子也一并消耗殆尽,不利于后期转化,茶味与柑味分离,烘焙味容易走味。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见过太阳的小青柑,很多烘焙出来的油霜中的柠檬烯在温度降低的时候会析出,就是我们常见的白霜。而真正小青柑的柑香和陈香,是需要与太阳靠光合作用将小青柑内部的挥发油转化成黄酮和川陈皮素等物质才产生的。低温烘焙相当是完全舍弃了七百多年古法生晒的陈皮制作工艺,是一种量产工业出快消品的方式。
后期为什么不好喝不香了呢,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kfc的炸鸡腿,炸出来是不是很香,吃起来也很脆吧。但是你放冷了或者放冰箱里,明天再吃,还会香吗,还会好吃吗?
第二个营销欺诈就是他们使用的茶底,很多牛掰轰轰的说自己的茶底十年陈古树宫廷普洱,十年陈古树勐海金芽。其实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营销欺诈。事实上真正的名山头的鲜叶(可以看看我之前困鹿山茶山游记)都卖到6000元一公斤,小青柑里面的茶底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台地茶青。而所谓的金芽,宫廷,特级,一级这些属于普洱茶里面条索的等级,不是品质的等级。品质的等级很多要看茶山产区、是否为乔木树、茶树树龄,发酵方法、干仓存放时间等很多因素来判断。
所以所谓十年陈古树名山勐海金芽,却只卖数百元的价格,100%属于营销欺诈,这样的总价其实连他所描述真正茶底的十分之一都买不到。
那这个茶底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漂亮?赏心悦目?喜闻乐见?这些就是品质很高的普洱茶?
其实完全不是,所谓金芽其实绝大部分属于台地茶青。这些黄金芽都来自于下图的灌木小丛,当然这些属于人工养殖茶,化肥,杀虫剂这些都是必须使用的常规品,农残以及卫生问题肯定是难免的了。这些小灌木,使用机器摘其嫩叶,通过工艺制作成金芽,其实多数口感会有卡喉、涩口、酸馊、潲气、苦底等问题。这样的小青柑,肯定口感会大受影响,即使柑茶融合也很难好喝。这就是台地茶的通病,所以会喝茶的人还是会选择名山头的老树乔木茶,而且要会自己分辨品尝。否则很容易被喜闻乐见的营销图所忽悠。
台地茶
乔木茶
我们一般买小青柑,还会看他们的包装吧? 有的包装,真的很吸引人哦。
有这种铁罐的。
还有这种可爱类型的,卡通q的风格
以及这种五彩动物系列
是不是觉得很好看?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些就是好的小青柑?
hell no!
其实这里有就是四个建议给大家。
1,一个家底不厚的出品商,会认真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放茶本身,而不是包装或者图片上。(当然不是说全部商家都如此)
2,包得越严实,越不跟空气接触,越证明他们几乎使用的就是烘焙工艺,因为怕走味。半生晒的小青柑会使用白棉纸,全生晒的小青柑最好就是naked,和陈皮一样,直接空气接触,自然陈化。
3,再漂亮的图片,发货地是福建。再美若天仙也不要相信它是正宗的小青柑。
4,铁罐是最不适合的存放方式,小青柑的普洱茶底会吸到铁味,很多走味就是介于此所以给小青柑打泡袋,过塑。最适合装小青柑的是玻璃罐,而且最好存放能在有阳光余晖晒得到的地方,保持它香度的同时而且杜绝异味和湿气,偶尔接触空气,这样能让小青柑继续自然陈化。
而这些低温烘焙,高温烘焙的快消品商为了防止走味,防止与空气氧化,往往出品商会使用金丝棉纸,金纸,过塑包装,泡袋等与空气阻隔来防止走味,霉变,茶叶吸到铁罐的味道。所以这也是一个经验之谈。一个辨别小青柑、大红柑、新会陈皮工艺是否为低温烘焙的的一个方法,捂得越严实,陈皮和柑越不陈化。买过陈皮的朋友就知道,你到外面买陈皮,有密封包装的吗?
当然也有朋友喜欢低温烘焙的味道,我们无权阻拦,但是如果是低温烘焙却冠以古法生晒,或者是外地柑却冠名新会柑,以次充好甚至还混淆视听,指鹿为马,这些贼喊捉贼的伎俩,就是君子所不齿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一个每个商家都会声称自己是梅江的,天马的,茶坑的,东甲的。可能就是真欺别人读书少,确实,很多人连新会在哪里都不知道。
我只能给一个建议给你,这四个村的种植面积非常少。就好像红酒界的笑话“82年到达发生了什么,葡萄大屠.杀吗?为什么有那么多1982年拉菲呢。82年拉菲总产量20万瓶,绝大部分都被欧洲人收藏了,而中国每年消费82年拉菲100万瓶”
另外,还爆料一个事情。事实上,这四个村子的柑果确有品质方面和水土的优势,核心产区的柑果确实是挥发油和甜度更高。但是事实上这四个村的柑农却很难卖出果给茶厂,两个原因:1,核心产区的柑果比非核心产区的柑果贵一倍。2,其实收购和使用非核心产区的柑果或者外地柑,只花一半钱,但是冠以这四个村子的名头,不是更好?商人不是傻瓜,是小聪明专家。
当然,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坚持使用核心产区柑果,只是暂时高额的付出会有长期品牌收益的大智慧。 可惜,对见钱眼开的逐利者来说,降低成本才是最重要的,打价格战才是抢滩王道。鉴于此,99.99%声称核心产区的都不是核心产区的柑果,这也是明显的营销欺诈。贴个图罢了吗,只是名讳而已,又没有人追根溯源;尤其是网上的消费者,很多人还不知道天马村在哪里呢。所以这种营销欺诈的犯.罪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而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告诉大家半生晒和全生晒的小青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吧,我不奢求这篇文章被多少人看到,不过希望是能影响一人算一人,如果下面的辨别方法有朋友能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能看见,也算是为了新会小青柑正名之旅添绵薄之力了。
新会小青柑的全生晒的样子,是这样的,又黑又丑,又有疤。可是它的香度和冲泡口感,几乎是烘焙柑的10倍有余。
全生晒,即将已装入普洱茶的小青柑,放置在太阳底下直至晒干。生晒的优点,是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柑皮的内含物质,并以光合作用使挥发油向黄酮类物质转化,后期茶和柑之间通过生晒会有有良好的融合转化,茶气融入到柑内,柑香和陈味被茶所吸走。
但此种工艺看似简单,却对自然条件有极高的要求。小青柑的全生晒达到完全晒干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但青柑多是于夏末秋初采摘,此时的太阳光线已不似夏季强烈,且时常伴有雨水,全生晒没有充足日晒时间难以实现。
在生晒过程中,若没有充足的光照,一是青柑会留下涩味,后期难以去除;二则柑中残留水分,致使发霉,影响口感。三则,从柑皮变陈皮的维度是三年,意思是在三年内饮用,还是会喝到青涩味和痹感。但是如果三年之后,那就是小青柑界称王称霸的级别了,价格当然也绝对不菲。
虽说全生晒也可能产出好的小青柑,但这种工艺受限因素太多,出好茶着实难度高,一般能做出来的如果不是冒充高温烘焙或者假冒的半生晒,那真是极品中的极品。
当然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尝试半生晒的工艺,半生晒工艺正好弥补了上述两种工艺的缺陷。半生晒的小青柑就是将生晒和杀青(蒸青)结合,扬长避短,将小青柑杀青之后再晾晒,填茶,然后自然晒干。往往杀青之后因为青味没了,酶死了。所以一般情况下8-10天就可以完全干透,而且柑茶也可以快速融合,半生晒的小青柑之后一般三个月就可以饮用,一年左右就能出陈皮中青皮七年才会出的药香味。
而在半生晒和低温生晒之间还有一种半烘焙工艺。简单来说,半生晒就是将生晒与杀青相结合,扬长避短。而半烘焙就是先将装好茶叶的小青柑烘焙一次,令其干燥,避免霉变,去除苦涩味,此步骤能很好地避免其后期转化中出现杂味;再是将干燥后的小青柑放置在阳光下晒一到二天,使柑、茶二者同时转化,充分相融;三是再进行低温烘焙,主要目的是将香气提高至顶峰,且保证其相对干燥。
当然也有杀青后只晒一到两个小时有那个乌色就匆匆进炉烘焙的无良卖家,然后美其名曰是全生晒,还有霜。其实没有经过一个固定长期的日晒时间,后期的转化是很糟糕的。其实半烘焙小青柑也是一样,因为日晒时间不够,后期的陈化效果是令人担忧和不乐观的。
当然半生晒工艺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巧妙结合,它不仅可抵消天然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大程度上保证的生晒的质量,也能更好地提高其香气、口感。
想要喝到品质稳定、等不了三年全生晒那么久,而又想长期存放通过日晒能慢慢转化陈香同药香的的小青柑茶友,可优选半生晒小青柑。
最后来一张全家福,告诉大家如何辨别低温烘焙,半生晒,全生晒的特点。
从左到右,分别是:1,低温烘焙,2,半生晒,3,全生晒。
1,低温烘焙小青柑,全身以青绿色为主,颜色非常均匀,柑身特别干燥。往往有白霜,闻起来有种放质,放坏了的味道,一种沤潲的味道,甚至接近霉味。不耐泡,第一泡最香(因为所有的柑油和柠檬烯都在表面)而柑皮里因为烘焙几乎没有留存,柑香味一般五泡即止。当然,新鲜做的烘焙柑还是耐泡,烘香味重,因为很多物质还没有在陈放中流失。
替换高清大图
2,半生晒小青柑,全身以乌青,青黄,乌黄为主,颜色十分不均匀。这是因为日晒的角度和小青柑的晒棚露光度不均所造成的。身有油感,闻起来的柑香味很均匀,酸香,微涩(陈化中的味道)放久的半生晒小青柑有药香。超级耐泡,使用三才盖碗泡茶的话至少能有30泡以上,第一泡并不出味,大概第三到四泡油包泡开后才出味。柑茶融合的感觉十分让人愉悦。
替换高清大图
3,全生晒小青柑,全身几乎以乌红,乌黑为主,颜色十分不均匀。通过充分的日晒让柑皮萎凋,挥发油藏至皮内通过日晒转化成多种物质,和新会的陈皮一样经历同样的古法生晒陈化。所有的养分经历质变的飞跃,并有充分的时间和普洱茶融合发酵,变成最顶.级的柑普茶。全生晒的小青柑,就是果体的最美,充分和空气阳光接触,自然陈化,越陈越香。 三年的全生晒小青柑,第一泡就几乎有美妙的融化口感,而且耐泡度最好,药香和陈香让人垂涎欲滴。
它是小青柑中逼.格最高的奢.侈品,而且,没有好的圈枝柑,好的天气,好的茶底,好的用心的做茶人,它几乎是无法面世的极品。
亲爱的茶友们,赶快看看你们存着的小青柑,根据这篇文章好好辨别一下。如果真的被忽悠了,下次不要再上当啦,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记得转发分享一下,让更多的人懂得如何挑选和辨别真正的小青柑哦。我是梅江小青刘生,欢迎行业内外喜欢小青柑的朋友聊天交流。
作者 - 梅江小青 chingerine - 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