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引出来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17 点击:50
潮汕俗语是潮汕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和劳动中挖掘出来的一种民间言语。它精炼、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潮汕民间俗语中,有不少是从喝工夫茶中引申出来的。
茶薄人情厚
“茶薄人情厚”,意谓茶色虽淡薄,友谊却深沉。它表现了潮汕人热情好客,“客走茶未凉”的风习。这句俗语,来源于潮汕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传说清朝时有一个富家子弟,痴茶如命,常以重金购名茶,后因茶而破家,只带一个积满茶渣的“苏罐”(名罐)四处流浪。有一天,他来到潮汕一个乡村的“闲间”,见到有几位村民正在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乡民们见有生疏人路过,“过门便是客”,于是热情招呼他共饮工夫茶。此破家子弟连声道谢地坐下喝茶。席间主人连宣称不好意思,说茶已泡多遍,但因经济困难,无钱再买茶。破家子弟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茶薄人情厚嘛”。后来他取出自己的“苏罐”,恳求用滚水往里一泡,一会便冲出异香扑鼻的茶水给大家品赏。乡民们知他肯定是个不平世人物,便热情请他留下来。此破家子弟见村民们如此热情待客,深受感触,便决定留下来。后来,村民们把“闲间”辟为“茶店”,并请他作为冲茶师傅,且特别在店前写一块“茶薄人情厚”的招牌,吸引不少乡人、路人前来喝茶。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潮人每逢亲朋来访,主人便会泡工夫茶请客。若是茶色稍为淡薄,主人便会立刻另放茶叶再泡,再也不会因无钱再买茶而使茶色稀薄,以示对亲朋的尊崇之情。但表现潮人热情好客的俗语“茶薄人情厚”却不断留传下来,遭到人们的普遍援用。
茶三酒四踢跎二
潮汕人向来以为饮工夫茶以三人为佳,喝酒以四人为宜,玩耍以二人为好,故有俗语曰“茶三酒四踢跎二”。这句俗语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智。喝酒者要求场面热烈些,因此宜多,但太多则喧哗,以四人为宜;玩耍者独自一人没意思,相伴太多,意见不易统一,而两人同行则较易同心交谈;而饮茶要求环境清静,独饮则孤寂,人多则太热闹,呼朋叱友也品不出茶味来。明屠本撰《茗笈》也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因而饮工夫茶以三人为佳,静坐闲谈,天南海北,渐渐聊来,边聊边品茶,自有一番境界。
假力洗茶渣
对有些人干了费劲不讨好的事,潮人便用“假力(勤)洗茶渣”这句俗语来讽刺他。原来先时潮人泡工夫茶常运用陶壶,陶壶在天天泡茶之后,天长日久便会在内壁积附一层茶渣(茶素的凝结物)。有这一层茶渣,不用茶叶,光泡水也能泡出茶的香味来。因而,潮人喜用有茶渣的陶壶泡茶,这样色味会更浓些。而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把这层茶渣清洗掉,便会被人嘲笑为“假力(勤)洗茶渣”,讽刺他不懂乱干,费劲不讨好。随着社会发展,今日的潮人多喜用盖瓯(瓷制,表面光滑,清洗纳茶较方便,不会生茶渣),并不刻意追求有茶渣的陶壶。
水吼人走
“水吼,人走”这句俗语,是指人们白白地坐失时机,错过良缘。它来源于潮汕的一个民间笑话。相传,昔时有一个潮州姑娘,经媒人介绍和一个北方青年认识,商定翌日到女方家相亲。第二天,男青年如约登门来相亲。姑娘便在门口生了一个木炭炉煮水泡工夫茶迎候。因初次见面,双方较生疏,不知从何谈起,故相对无言静坐着。过了一会,水开了,姑娘便起身泡茶。茶泡好之后便请男青年饮茶,一边说:“喝茶”,一边指着门口的火炉说:“快滚!”那男青年不懂得姑娘说的“快滚”乃是指水快要开了,以为姑娘叫自己滚出门口,因而甚是愤慨,茶也不喝,起身摔门而出。结果弄得姑娘不知出了什么过错,呆若木鸡。这事传开后,人们都说:“这真是水吼,人走。”于是,便产生了“水吼,人走”这句俗语来。
水滚目汁流
“水滚目汁流”这句谚语也是从一个外地青年来潮汕作客喝工夫茶的故事中引申出来的。但不同的是,这个故事中的北方青年则已成为潮汕一户人家的女婿。听说此女婿第一次到岳父家做客,其妻告知他喝工夫茶要一杯一杯地喝,不能把茶盘上的三杯茶全喝了。这北方女婿仔细听后,点头应允。到了岳父家时,岳父便泡工夫茶请他。此北方女婿记住其妻的话,以为每遍茶都要一杯一杯地喝,于是岳父每冲一遍茶,他便喝一杯。岳父误以为他口渴,便不停地冲茶,一泡换过一泡冲,喝得此女婿饥饿难忍,头冒虚汗,暗暗叫苦。以致后来看到锅里的水又开了时,急得流出眼泪来,长吁短叹道:“唉咦呵,水又滚了!”这个故事后来被当地人当作笑话传开去,于是便产生了“水滚目汁流”这句俗语来。现在人们常用这句俗语来指对一些人没才能承受的事,不要强自为之,否则将承受不了,最终弄出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