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茶筹”初次面世曾是清代茶馆消费券

发布时间:2024-06-16 点击:54
福建讯 中国最早“茶筹”初次面世 曾是清代茶馆消费券 (赵晔娇)中国茶文化研讨又有新发现。十八日,一百零三枚茶筹初次亮相于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初步以为,这曾是茶馆向客人收取茶钱的凭证,上面写有茶馆商号和茶名,作用相当于如今的消费券,中国茶筹的历史由此向前推至清代至民国初年。
“筹,本是算具。旧时没有计算器,普通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有了茶筹,茶馆的掌柜不用算盘就可以结算出茶钱了。”这些茶筹均由浙江宁波的珍藏家陈钢捐出。他告诉记者,每枚茶筹长约十厘米,成圆柱形。依据茶价的不同,茶筹被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这些茶筹发现于杭州,从数量上看,有可能是成套的。”
陈钢表示,虽然茶筹留存至今的很稀少,成套出现的更是难得,却有一种和它用处差不多的“酒筹”。“和茶筹相比,关于酒筹的史料记载更多。除了能计算饮酒杯数之外,还能当行令用的筹码子,这关于研讨茶筹都有自创意义。”
“茶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我们会组织专家对它的年代、作用等展开研讨,希望借此复原出清、民国时代的茶楼面貌,再现市井文化。”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朱珠珍表示。
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百六十四件唐宋茶器精品,陈刚将其中的三十九套无偿捐赠给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其中涵盖了唐宋煮茶、点茶时所用的典型茶具,特殊是茶鍑、茶臼等填补了该馆馆藏空白。
“浙江民间珍藏力量十分雄厚。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民间珍藏家总共向国家博物馆捐赠十万件文物,占馆藏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沈坤荣表示,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珍藏家的价值观发生了宏大变化,他们更愿意将文物捐赠出来供众人共享,从而最大地发扬文物的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