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风土——闽南夜雨
发布时间:2024-06-15 点击:59
铁观音能种在花瓶里吗?不能。能种在屋顶上吗?不能。那么,铁观音只能种在哪里?结果是:土地。铁观音只要种在安溪的土地上,才具有独特的“观音韵”和“圣妙香”,也才能称之安溪铁观音,换句话讲,安溪铁观音只能产自安溪。
系列文章《铁观音密码》中,我屡次谈到茶叶原乡安溪所处的地理区位,这个特别区位所靠拢的复杂地理要素,纬度,阳光,降雨,流水,风向,云雾,土壤,在绵亘高山、纵横溪流的切割下,天然构成一个个微域小环境,山南,山北,山巅,山腰,此山,彼山,造就安溪铁观音不可复制的复杂性。以致于在安溪茶乡,凡有询问茶农怎么制造一泡好茶,他们必会众口一词告诉你:靠“天、地、人、种”等要素,几者缺一不可。
“天”“地”合为自然,是一个和谐整体。“天”在这里指气候,天气的变化对采制铁观音影响至巨,不仅影响茶青的质量,也影响着做青即发酵茶叶的过程。茶树芽梢的生长发育与气候密切相关,它内含物的转化、分解、合成,更是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而针对“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的天气变化,安溪茶农所探索出的调控茶树农艺性状,以及“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半发酵”技术,则使安溪铁观音初制工艺,无愧于国家“非遗”维护名录的一员。
“人”即安溪茶农,是贯穿茶叶文明的主轴。而“地”,即铁观音赖以生长的大地,假如茶园土壤富含茶树生长的多种养分元素,特殊是有机质,那么茶树生长就旺盛,采摘的茶青就肥壮,叶片开阔、油润,内含有效物质丰富,采制的成品茶香气高长,味道醇厚。反之,茶树生长乏力,采摘的茶青叶片窄长、薄弱,叶质较硬,不耐做青,也就难以制出好茶。维持着万物生息运转的土地,是人类一切文明成品的最重要载体,离开了土地,一切挖掘均为空中楼阁。铁观音就是一个完满范例。
研讨表明,安溪铁观音茶青及成品茶中含有的生化成分,明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有机成分相当丰富,其三叶梢水浸出物总量为36.29%,茶多酚含量为21.14%,儿茶素总量为146.71毫克∕克。二是香气成分丰富且品种特别,在铁观音成品茶中已知有香气成分90多种,其中10余种为安溪铁观音所独有。三是安溪铁观音矿质养分元素品种多,内含30多种矿质元素,这些元素中以钾含量最高,其次是磷、钙、镁。特别的生化组合,丰富的芬芳物质,巧妙地融注在一片小小的叶子上,组合成安溪铁观音的密码基因。
2012年,我到访过法国罗马尼康帝酒庄,酒庄对葡萄树生长园地的重视,对土地的忠诚,深深感染了我。那是个雨天,一望无边的葡萄园阒无一人,唯有围墙外挺拔的十字架在提示着人们,就是这种对土地宗教般的敬畏、热爱和尊重,才得以酿制出全世界最昂贵的葡萄酒,挖掘出全世界最高的亩产。法国酒农视土地为生活的根基,他们细心耕种田园,与土地建立起物我一体的亲密关系,为我们提供一个用以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
陪同我们参观的当地葡萄酒专家介绍,法国葡萄酒闻名全世界,其优良质量源于土壤、气候、人为干涉和葡萄品类四个要素。土壤构成中间性,为葡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物质,气候构成即时性,人为干涉则表现了技艺,不同的葡萄品类使葡萄酒的感官特征表现得更为直接。安溪铁观音质量成因强调的“天、地、人、种”要素,在异国他乡找到了知行结合的知音。大地是万物之根本。世界上任何一种植物,它们关于土地、土壤的依存,强化了我们对大地的敬意,并在内心涌起对土地的深深感激之情。
而土地关于生长其上的自然万物,历来就像《西游记》中那位身处最基层的地方官,任劳任怨,和蔼可亲。孙行者一碰到困难,就把土地公叫来喝骂一通,甚至举棒欲打,而土地公总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谦卑恭谨,有问必答。于是乎,就有了中国民众质朴的土地公信仰,并成为一种普世的理念“福德文化”,迅速典礼化,普遍长远地传播和传承。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福德文化的核心,就是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施之以德,收获幸福,厚德载物,取之有道。在闽台两岸,庙宇最多、信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民俗神,一定是那尊长着白胡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闽南人家家户户都安放土地公的神位,朝夕忠诚敬奉。台湾民间的土地公信仰源于闽南,十分普遍,仅桃园县的桃园市,就有300多座的土地公庙,每天香火鼎盛,成为一大民俗特征。
和蓝溪水一样流淌,历经千年不曾衰微的,是安溪民众关于土地的崇仰。散布在茶山地头的一个个土地龛、土地庙,和茶农日常以及非日常的典礼行为互为表里,构成了安溪茶乡一个绵延到深邃的历史隧道,又覆盖广袤地理空间的土地信仰传统。在安溪邑志中,书页行间,我们都会触摸到古人关于赐予他们世俗幸福的大地的敬畏:安溪僻落一隅,而山产万物。厥土惟沃,掌地成田。石岩溪洞,秀丽澄莹,皆可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