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陆羽—·被后世誉为“茶仙”,尊称为“茶圣”,祀为“茶神”
发布时间:2024-06-13 点击:50
陆羽一生爱茶,精于茶道,以世界最早的茶著作《茶经》闻名遐迩。陆羽是个孤儿,其貌不扬,还有些口吃。唐开元23年(公元735年),陆羽被竟陵城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边上拾得收养,故而得以在寺庙中学文识字、念经诵佛,还学会了煮茶等事务。12岁那年,陆羽竟独自逃离了龙盖寺,当了伶人,凭其“作诙谐数千言”得到竟陵城太守李齐物的赏识,并被推荐到火门山(今天门市佛子山)邹夫子处学习。在学习之余,陆羽常去采摘野生茶,为邹夫子煮茶,一边学习儒学,一边继续学习煮茶和茶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时期的陆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内心既不在佛,也不在儒,而在于茶,于是决心写一部茶专著。
写作前,为搜集第一手资料,他远游巴山峡川,采茶品水。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锦囊满获。他游历了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辗转大巴山,一口气踏访了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唐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游览了湘、皖、苏、浙等数十州郡后,于次年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潜心研究茶事,闭门著述《茶经》。经过4年的努力,陆羽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时年28岁。公元763年,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做了一次修订。同时,他还与高僧名士密切交往,共研茶道,并继续游历名山大川探泉问茶,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才被出版成书。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陆羽是最有力的推动者,并一直惠及后代,故被后世誉为“茶仙”,尊称为“茶圣”,祀为“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