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的茶马交易制度
发布时间:2024-06-09 点击:48
要说到安化黑茶的历史,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其中茶马交易的时候,最开始是从唐代时候开始兴起,到了宋代就比较普遍了,而明代之后是由朝廷进行垄断,这安化黑茶的茶马交易制度,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下。
茶马交易制度由唐朝兴起。到宋代实行政府专买专卖的“榷茶制”,由茶商向政府纳税领取引票,持引到安化产地收购,运往西北销售。明朝,继续实行由政府垄断的茶马政策,湖南安化生产的黑茶由茶商运销西北,由官府统一经营。由于质好价廉,深受少数民族地区青睐,于1595年正式定为官茶。此时的产地集中于资水沿岸的小淹、江南、边江、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镇,前来采购黑茶的茶商有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
明代万历年问,颁布安化黑茶章程,这是湖南茶叶市场第一个章程。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渐占领西北边销茶市场,安化成为“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叶生产供应基地。清朝,随着茶叶饮用及内外贸易日兴,茶商持引赴安化产地购买,黑茶运销盛极一时,安化县最盛时期,产销达2000引之巨(折15万担,合8952吨)。
17世纪,货币制度畅行,以货易货方式被淘汰。康熙年问,停止茶马交易。茶马司是从宋代以来设置的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机构。茶马交易制度历时千年,兴于唐、盛于宋、歇于元、严于明、衰于清。清代康熙年问,随着国家边境的确立和战事的减少,政府对马匹的需求不如往日迫切。于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罢中马之制,令商纳税银”,并削减茶马司,只留下西宁、庄浪、甘肃三茶马司,兰州一跃成为全国茶马集散地,乃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
民国时期,国家内外交困,交通阻寨,致使边销黑茶产销脱节。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9日行政院颁发砖茶运销西北五条训令,对销售价格、交通作了明确规定,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家对砖茶从原料到产地实行“统筹统销”的政策,缓解了西北茶荒。
这就是著名的安化黑茶茶马交易历史,随着进入新中国之后,安化黑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尤其是在我国五十年代左右,基本上陷入了绝迹的阶段,而再度回归则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高调亮相,也算是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