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专家:汤涵淡泊味寓苦甘
发布时间:2024-06-08 点击:103
汤涵淡泊 味寓苦甘
作者:施兆鹏
记者在踏上前往湖南的行程前,就将专访“觉农勋章”获得者施兆鹏作为此次南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巧,在湖南益阳首届黑茶交易会上,记者见到了前来参加会议的施兆鹏,并向他说明采访目的,但被他拒绝了。“我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专访,我反对宣传个人”,施兆鹏似乎对我这个跟他比较熟悉的记者也毫不留情面。
到长沙后,记者又致电施兆鹏,希望他能接受采访,并解释说“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吴觉农先生的茶人风格,而不是宣传个人名利”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施兆鹏才看在冰天雪地从北方赶来的分上,勉强答应接受专访。
今年已是72岁的施兆鹏总结自己在茶业方面的贡献是:在茶叶教学和科研方面做了一点点事儿!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此巨大的贡献怎能用一点点来形容?
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前身)茶学专业的施兆鹏留校任教,教授《茶叶加工》和《茶叶审评与检验》两门科目。针对这两门科目在茶学专业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他索性将课堂搬到了长沙茶厂。听着隆隆的机器转动声,望着片片生机勃勃的茶青,嗅着袅袅的茶香,还能有哪一个同学不会喜欢上茶学这个专业呢?那时,在湖南农大茶学专业里,同学们最盼望的就是跟施老师到茶厂上课。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施兆鹏一生从事茶学教育始终坚持的原则,他的教学方法因而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重视,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学》和国家级重点教材《茶叶审评与检验》全部由他主编,他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施兆鹏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茶学学科小组组长,1997年,正值全国院校专业合并之际,农业部和教育部决定将各高校的茶学专业合并到别的专业里,这可急坏了施兆鹏。他马上联名全国20所设有茶叶系高校的有关负责人上书教育部和农业部,讲述了茶叶自古以来在中国的重要性,这才使得茶学专业没有被合并,依然成为高校里一个独立的学科。
由于有茶厂作为教学基地,施兆鹏除带领同学们上好专业课外,还潜心研究成功了速溶茶。1974年,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了速溶茶,且速溶茶消费在国外已经成为时尚,但作为茶叶大国的中国,依旧是传统茶叶主导市场。施兆鹏依托长沙茶厂,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在国内首次生产成功了颗粒状速溶茶,这令时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的姚依林格外欢喜,施兆鹏被招到北京来向他汇报情况,并鼓励长沙茶厂批量生产以供出口。当时,速溶茶实验成功后曾大量生产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刮目相看。
施兆鹏始终将教学和科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不仅是国内茶叶教学方面的学科带头人,而且在茶叶深加工科研成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继研究成功颗粒状速溶茶之后,施兆鹏又在国内攻克了茶多酚、儿茶素的提取技术,并将这种技术运用到生产中。众所周知,茶叶的保健功能是因为茶多酚发挥了作用,茶多酚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日用化工和食品工业。如果将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利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中低档茶叶的出路。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