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普洱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绎?(一)

发布时间:2024-06-08 点击:52
问题补充:大益,下关等传统大厂与一众小众高端品牌及网络品牌之间的长期竞争格局会如何发展?小众高端:今大福,润元昌,雨林,陈升之类,网络品牌:彩程,茶马世家,褔记梅村,新大益等等。
1.关于普洱标杆
如果说,普洱市场有一个标杆的话,那么就只有大益一家。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大益在普洱茶的地位就犹如奥尼尔在cuba的存在,简而言之,巨无霸的存在。
这种巨无霸的存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历史:38年建厂,新中国zf接管过来,陆续改名佛海茶厂、西双版纳茶厂、勐海茶厂。这些就是大益的前身。
其次是技术:73年,人工发酵技术在勐海茶厂获得成功。就是说渥堆的技术,在73年才出现,才有现在的熟茶。意味着,现在所有的普洱熟茶采用的渥堆技术,是勐海茶厂率先研制出来的。
最后是价格:在广东,收藏普洱的人基本是以大益的价格为标杆,在普洱茶炒作鼎盛的时期,一提大益的头春批次的普洱茶,放3年,价格能翻倍。
2.大益的不足
这段我很想写,但是,毕竟自身了解甚少,不好说更怕说不好,请诸位指正,只能说大益的分销商管控还有价格这块水分太大了。后续如何走,我们聊的只是纸上谈兵。
大益现在也逐渐出现在中央台的广告里,虽然没有高密度的轰炸,但也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不过,从喝茶对象来说,现在80后、90后成为网购的主力,这些人对大益的了解,其实也仅仅是一个牌子,对于背后的历史还有渊源并不清楚,某种程度影响了品牌的忠诚度。
3.关于网络品牌
这些品牌只能是依附于淘宝的存在,他们在淘宝的规则下面如鱼得水,当然,也不排除某天淘宝改变规则,他们就自然的消亡了。他们走的路线就是低价,料多。2斤的普洱生茶饼,能卖到几十块。你可以佩服他们的价格控制能力,但至于口感如何,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说。
4.卖的是茶,卖的更是人情
卖的虽然是普洱茶,可其实某种程度卖的还真不是普洱茶,卖的是信誉。
用户买茶,要么自品,要么邀请朋友一起喝,要么送礼。茶的口感,其实是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口碑,假如主人请朋友喝茶,朋友说你这个是假茶,口感很差。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主人肯定不会再去原来那家购买。
所以,网络上的那种低价,然后料差的茶商,其实是在不断的耗费他们自己的红利。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品牌离开淘宝什么都不是的原因。
5.网络卖茶的悖论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悖论,在淘宝里,用户是喜欢低价的。(好吧,大部分用户都是喜欢低价的,不是所有的)。用户很多时候是不会去了解价格背后的故事,拿古树茶来说,一斤纯料的古树茶,最低最低都要大几百。可是淘宝上打着纯料的古树茶一饼只要几十块,当用户面对着一样的口号,价格却相差几倍的时候,几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价格低的。因为价格低,决定周期短。然后,真的的好茶却因为价格缘故,所以在淘宝上生存艰难。
6.结论(个人粗浅的结论,错误之处,请指正)
普洱市场其实还真的是一个蓝海市场,对品牌商来说。因为只有一家大益而已,好吧下关也算,就两家。在一个市场,只有两家知名的企业,这其实很不正常。任何成熟的产品圈,手机也好,电视也好,随手都能念出好几个,好几十个品牌来。在普洱圈子,我们现在还要把网络品牌算上,才有十几个,二十几个。
如何从这个市场突围?价格低,料好,有品牌因子,最好还有一个形象的品牌代言人,能够做起粉丝经济。
价格低跟料好,是由线下的资金,茶园,人工,茶料,分销各种产业链决定的。
后面两个,我就不懂了。呵呵,如果雷军用做小米的方式来做普洱,不出3年,就会有一个上亿品牌了。
随便说说,随便幻想一下。假想自己能用一个小c店做成一个大品牌,然后呼风唤雨。好吧,想想而已,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许某天小店就成为大品牌了;这也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许明天,店铺就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