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是绿茶吗揭秘江西婺源茶叶
发布时间:2024-06-06 点击:46
婺源茗眉属绿茶类珍品之一,因其条索纤细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产于江西省婺源县,鄣公山、溪头、江湾、大畈、沱川、古坦、段莘、秋口等地为茗眉茶的天然产地。这里是江西省主要绿茶产区之一。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寒署温度分明,加上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特别是海拔1000余米的鄣公山,其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余脉所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年均气温16.7℃,昼夜温差10℃以上,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83%,无霜期达250天,气候温和,全年雾日60天以上。土质多为红、黄壤,腐殖层深厚。山崖幽谷间,常为云雾笼罩,四季云雾不绝,茶树多受辐射光照射,萌芽期早,叶质肥厚柔嫩,营养成分丰富。土壤肥沃,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
早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利用婺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
到了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
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美国威廉•乌克斯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年产茶叶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1986年年产茶叶8.7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