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历史文化介绍

发布时间:2024-06-06 点击:56
花茶,又称熏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属于再加工茶之列。我国的花茶生产,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入茱萸、葱、姜、枣、桔皮等同烹的做法。北宋蔡襄的《茶录》,熊蕃撰、熊克增补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都谈到在贡茶中掺入“龙脑”香增加茶香的做法。当时还有“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的。这种饮茶方法,可以说是花茶生产的原型。但真正开始生产花茶,却始于南宋。
当时施岳的《步月吟茉莉》和赵希鹄的《调燮类编》对此都有记载。 当时所窨花茶,仅是文人雅士的自给性产物,并未形成商品花茶。明代,茶叶加工有所发展,花茶生产亦然。这一事实,在钱椿午的《茶谱》、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中都有所提及。大规模的设厂窨制花茶,却是清朝后期的事了。
花茶是利用茶叶中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用茶坯(即原料茶)和鲜花窨制而成的,俗称窨花茶。花茶的品种繁多,都是以窨制的香花名称冠在茶字之首而命名的,例如以茉莉花窨制的称为茉莉花茶,珠兰花窨制的称为珠兰花茶,玳玳花窖制的称为玳玳花茶,玉兰花窨制的称为玉兰花茶,此外还有柚子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在各种花茶中,产量最大的是茉莉花茶,其次是珠兰花茶。花茶的茶坯,通常多选用绿茶,也有少量的选用红茶和乌龙茶。在绿茶类中,又以烘青茶和大方茶为主要原料,部分取自炒青茶。这样,由于原料茶品种的不同,名称又可以分得更细,如以茉莉花茶为例,有茉莉烘青、茉莉大方、茉莉炒青之分。其他花茶的称呼,则可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