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的茶叶

发布时间:2024-06-04 点击:49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产茶国家。唐宋以来,茶叶作为商品在国内普遍流通,至迟自宋代开始,已成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时间享有盛名。本文试图探究宋代以前我国茶叶的生产、销售及其有关状况。
大致说来,我国人民饮茶始于秦汉之际,六朝时期,在江淮以南喝茶的人明显提高,并在逐渐向北方推行。唐代中叶往后.全国南北各地都已饮茶成风,也正是这时,封建国家开始征收茶税,日益成为官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一、两汉六朝时期,次要饮用野生茶我国饮茶始于何时?第一部茶叶专书《茶经》的作者唐人陆羽溯源于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这是不能凭信的。宋人谈到这个问题时,已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蔡绦《铁围山丛谈》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佚名《南窗纪谈》说,“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张涅《云谷杂记》称,“《晏子春秋》记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卯茗莱而已”。近代更有人引《周礼.地官》掌茶条,说明饮茶来源更为陈旧。《晏子春秋》和《周礼》虽为后人伪托,但成书都不迟于战国时,那就是说,至少在战国时人们已知饮茶。
饮茶须先晓得茶叶的来源,现代植物生理学告诉我们,茶叶的生长环境要求气候暖和,排水畅通。我国现代产茶地区大都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区,而先秦的载籍又不见河域产茶的记载。因而,以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远古祖先是我国最先的饮茶者,是值得怀疑的。
清初顾炎武考察了旧时关于“茶”字的记载及其演化,认定“自秦人取蜀然后,始有茗饮之事”。【1】我们从汉、晋间一些人的记叙看来,蜀地野生茶叶甚多。秦灭蜀是在战国后期秦昭襄王吋,因而,说战国秦汉之际人们开始饮茶是比较自然的事。扬雄《方言》说, “蜀西南人谓茶为菠”。西汉宣帝时,蜀郡人王褒所写《僮约》,规定僮奴任务之一是“牵犬贩鹅,武阳买茶”。【2】
武阳即今四川彭山,离成都很近,要奴僮买茶,当然是为了饮用。【3】晋人常璩说,犍为郡,“汉有盐井,南安、武阳,皆知名茶”。【4】平夷郡,“山出茶、蜜”。【5】傅咸《司隶教》说,“蜀妪作茶粥卖”【6】。“孙楚《出歌》:“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7】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8】由此可见,我国西南部产茶地区的人民自然是较早饮茶的。
当然,野生的山茶也必定在江淮以南的其他山区同样生长。但在两汉时期,全国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江淮以南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社会经济情况极少记载留传。自六朝立国江东,江淮以南,生产在迅速发展,这时,也只是在这时,才明确出现了关于山茶的记载。《续搜神记》说,晋孝武帝时,有人在武昌山中采茗,在山曲发现大丛茗处。【9】裴渊《南海记》云:“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南齐刘澄之《荆州土地记》说,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10】又说,浮陵茶最好。【11】张揖《广雅》说,“荆、巴、阆采茶作饼”。【12】王浮《神异记》曰:“余姚人虞洪人山采茗……获大茗焉”。【13】山谦之《吴兴记》曰:“乌程县西有温山,出御荈”。【14】杜育《荈赋》说,“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15】全国各地记载茶叶的提高,说明自两汉以来,饮茶的人逐步增多。那时,人们普遍采摘野生茶为饮料,很丑到人工栽培茶树的记载。甚至到了唐中叶,陆羽还以为野生茶树的茶为上品,种植的茶为次等。因而,他很称赞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野生大茶树。
唐以前,记载饮茶的次要是封建上层人士。这不是他们有什么发现,但是是在劳动人民多年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模仿罢了。孙吴时,韦曜饮酒量小,每逢宴会,吴主孙皓给予特别照顾,“密赐茶荈以当酒”。【16】晋朝并州刺史刘琨喜欢饮茶,他让他人再给他寄些安州干茶去。【17】夏侯恺死后,还显形“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18】这固然属于迷信,但也反映出那时饮茶者已不少,所以才有可能出现关于“觅茶饮”的传说。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吴兴太守陆纳设茶果宴款待来访的卫将军谢安,【19】扬州牧桓温宴饮时,也常伴以茶果。【20】左思的娇女,“心为茶莢剧,吹嘘对鼎沥”。【21】南齐武帝临死前,遗言不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酒傭而已”。【22】其子萧子懋还将茶、米等分送其他官吏。【23】饮茶的人多了,来源于生活的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以茶为题材,晋人杜育的《莢赋》便是著名的事例。
其次,饮茶次要盛行于南方。裴渊说,茶茗“南人以为饮”。【24】西晋末年,任瞻自华北渡江而南,宰相王导等至石头亲迎,瞻坐席便饮,且问旁人,“此为茶为茗”?【25】那时,“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26】王肃自南齐逃奔北魏,在洛阳仍“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过较长时期,才习惯北方的羊肉酪粥。【27】梁武帝乘北魏大乱,派陈庆之送元颢人洛称帝,庆之为侍中,中原士族杨元慎嘲笑说,“吴人之鬼,住居建康……茗饮作浆,呷啜莼羹”。【28】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把“茶”放在“非中国物产者”一卷内叙述,这都说明华北不产茶,而且饮茶的人较少。当然,状况是在持续地发生变化。如前所述。至迟自魏晋以来,北方已有饮茶的人。北魏的给事中刘缟也竟然仿效王肃,“专习茗饮”。【29】梁武帝的儿子萧正德逃奔北朝.北魏的执政元叉正式设茶宴款待。王肃刚去北魏时,洛阳已有茶茗供应,说明南方所产茶叶已因北方有需求才被持续输入。
总而言之,秦汉时期在南方民间开始的饮茶活动,到六朝时期已逐步传及于华北。那时候,人们除采摘野生茶而外,有以茱萸、柜子之属冒称为茶的,所以,晋人张华、刘琨等人十分强调要饮用“真茶”。那时,茶的制造技术不精,《茶经》说,“采不时,造不精,饮之成疾”。南朝沈怀远《南越志》说,“茗苦涩”。处在饮茶初期的状况下。这是难以防止的。另外;据《广雅》说,“饮茶时,用米汤浇覆之”。《广志》说,或以米和膏煎之。【30】弘君举很欣赏食茶面,【31】傅咸说,有人“作茶粥卖”。【32】可见那时的饮茶方式十分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