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发布时间:2024-06-03 点击:48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梦粱录》
(图片来自:百度)
中国人经历了几千年,最讲究精神艺术生活的当属宋朝人,宋人的生活方式,对艺术之美的追求,闲云野鹤的生活,让现代人也十分向往。
在喝茶上充分的体现出了宋朝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更有说过宋朝喝茶擅长在茶上“作画”?
其实这种茶上作画的手法便是宋代点茶法,是两宋盛行的一种饮茶方式。
(图片来自:百度)
点茶是古代沏茶法之一。点茶法虽来源于煎茶法,但步骤却比唐代的煎茶法更为精细、严密。宋朝人在点茶之前先碾茶,用纸将包好的饼茶锤碎,然后将锤碎的茶放于茶碾之上碾成粉末,再将粉末用茶箩过筛,因为茶末放久了会变色,以至影响茶汤品质,所以要随用随碾,可见该技艺之考究。
(图片来自:百度)
●点茶技艺
1.先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但宋朝人煎水用的容器与前人不同,他们用水瓶之类的容器取代了大口的鍑。蔡襄在《茶录》中云:“瓶,要小者,易侯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图片来自:百度)
2.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图片来自:百度)
3.接着就是一手点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点茶用水以“活”为上。点茶总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与水交融。
4.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是同时进行的。
(图片来自:百度)
●如何辨别一杯点茶是否成功
看汤色
茶汤色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
(图片来自:百度)
看汤花
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决定其品质。 宋代蔡襄《茶录》载: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
(图片来自:百度)
所以,要点出效果最佳的茶汤,要注意:1.要注意调膏;2.要有节奏地注水;3.是茶筅击拂得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
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诗中的“三昧手” ,便是指技艺高明的点茶能手,娴熟的点茶手艺,并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