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农侎俐人(上)
发布时间:2024-06-03 点击:43
侎俐人南诏国时期、大理国时期属乌蛮,现被划入彝族,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侎俐人自称阿列,汉人们称他们为小倮倮。侎俐人主要分布在景东、镇沅、景谷、云县、水德、凤庆几个县居住于澜沧江东岸的景东、景谷、镇沅的称俫俐,居住于澜沧江西岸的凤庆、云县、永德的称俐侎。
侎俐人的村蒸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冷凉山区,有侎俐人(俐人)居住的古村寨定找得到古茶树侎俐人是氐羌系彝语支中较早进入无量山、哀牢山及大理地区、临沧地区的族群,《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到的无居处、编发、随畜而迁的昆明人、叟人中便有保俐人的先祖。
汉代他们在澜沧江两岸的哀牢部落的辖地上迁移、游牧农耕,侎俐人长期与濮系民族杂处,带有一些濮系民族的生活习俗。自清康熙年间开始,临沧、思茅、普洱的一些史志对他们已有较为清晰的记录,从各种史志记载来看,明末清初时,侎俐人的人口较多,衣着服饰生活习俗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侎俐人在滇中、滇南的彝语支几十个支系中,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好的一个支系,居住在永德县、风庆县、云县的侎俐人,1970年以前还不与外族人通婚,固守着族内的正统血缘。时至今日,永德、凤庆的侎俐人仍着侏俐装,说侎俐语。
侎俐人在澜沧江中游两岸生活居住的时间不会少于1500年,景东无量山西坡不少村寨都有树围超过200厘米的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树,而这些村寨都有侎俐人留下的古坟,从景东漫湾镇到景福镇几十个村委会都有侎俐坟或是侎俐坟的传说,从侎俐人留下的痕迹来看,明代以前无量山侎俐人的人数不会少于3000人。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