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潭的茶
发布时间:2024-06-02 点击:49
玉渊潭的上岛咖啡跟别处不同,像大学或企业排排整齐坐的餐厅,约我们来的杨老师进屋也吃了一惊。还是跟他一起的冯老师果断:“找个地儿喝茶吧!”嘿嘿,提前到达的小爱妈妈和我早有了b方案。最近的茶楼300多米,往过走的时候,才知道冯老师中午邀请杨老师一起吃的饭,我没忍住大声说:“怎么不叫我呀?”他们难道没听出来我没吃午饭吗?就这样,饿着肚子跟他们喝了一下午茶。两点多到六点多,舍不得结束话题,悄悄上饿了么给儿子叫了外卖。散场后走到小区门口才收到老公的短信:“正在炒饭,你点的外卖到了。”茶逢知己千杯少,微信群里常有,现实世界已经很少了。
这天喝了两种茶,贵州大叶普安红,云南老树银针,小爱妈妈主泡。几个人围着老树茶海,一边喝茶,一边听冯老师讲的小故事。孩子三四年级的时候,有天他妈和他妹来他们家,指着满屋子书问:“这些书你都读过吗?”他老实地说,买的时候用心挑的,到了家里没读完的真有,有的书只看了目录和前言。末了想了个办法:“这样吧,让孩子随便挑一本,看看我读过没有。”孩子胡乱挑了一本,一看是北岛的,不但读过,书上还有他写的笔记。又挑了一本,还是北岛,有他的手迹。最后又挑了一本,居然还是北岛,书的空白边儿上依然有他的点评。这是有多喜欢北岛呀。可也就从那天起,他发现孩子的书包里开始偷偷装了一本北岛。他断定他孩子正是从那天起爱上了诗歌。前几天,他让孩子写写读北岛的历程,孩子还真写了,因为和父亲一样,她读完了北岛所有的文字。杨老师说,这孩子今年读的书已经超过100本了,平均3天一本,还都是些难读的书。今天的茶叙也因这孩子而起,杨老师想讨论一个话题,——什么样的家庭氛围能有这样的阅读量。
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冯老师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和杨老师聊了几个人和他们的书以及他俩的一些思考。比如冯老师推荐了金观涛和他的《历史的巨镜》、《开放中的变迁》,朱青生的《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杨老师推荐了吴国盛的《什么是科学》、贡布里希的《thestoryofart》韦伯杨的《创意》和德夫林的《数学犹聊天》。过程中还谈到了康奈尔笔记本和冥想学习法,从孩子的读书方法聊到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精神生活。老实说,我自认为算能读书的了,可他们推荐的这些我居然听都没听过。他们一边说,我一边上淘宝,他们还没说完,淘宝都已经发货了。
冯老师的孩子能一年读100多本好书,已经不需要再问为什么了。父母什么样儿,孩子真就什么样儿。想改变孩子,得先改变自己。后来我在群里说:“可惜了了没有直播,要不好多人可以看看。”杨老师说:“你比我更具普世情怀。”我知道他没说出来的话。这几年,我遇到好几位孩子不愿意学习或不愿意读书的家长,人家和我请教,我立刻扑上去掏心掏肺。杨老师和我说没有用,我还不信,到了发现他是对的,因为我差不多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很简单呵,改变孩子得先改变父母,改变成年人的思想比引导孩子难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我太幼稚了。
不过还是希望下次能直播,或许真有有心的家长愿意听,也愿意付诸实践呢。下次吧,到时候我会提前预告。今天的茶是不是喝的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