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碧螺春茶树品种的现状

发布时间:2024-06-02 点击:44
在茶叶的原产地,经常会有茶农收到价格的利益驱使,想办法采购外地早熟品种,开采早了就能卖高价钱,因此原本的树种却一再的被冷落,但是又是不可多得的传统滋味,新品种一直以来,滋味和传统碧螺春是差的越来越远。
本地茶叶的芽头很纤细、分量轻,摸在手中不像外地茶叶那么扎手。要做500克茶叶,这种芽头需要6-7万个,而外地品种的茶叶,只需2-3万个芽头。 然而,这样的本地茶却在前几年遭遇冷落。因为芽头小、费人工,且单芽少,在一味追求芽尖形态和时间的市场上,难卖出好价钱;另外,虽然它已将传统碧螺春出芽时间,提前到3月20日左右,但和外地品种相比,仍没有太大优势。
在纯正的血统里不断改良,优化出更适应市场的品种,这是对地产茶叶最大的保护。对于正统碧螺春的保护,应从品种、品质、品牌三方面共同开展,其中对于品种的保护,更是“源头治水”。如今消费者开始关注茶叶品种,对于碧螺春茶叶来说,是个好消息;另一方面,农业部门也应该在,保护已有的树种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优质树种、特色种质,不断适应市场需要进行优化。
以洞庭红橘为例,因为化渣性差、籽多等“胎里毛病”,不断被外地品种取代、种植面积持续下降,面临消失危机,为了保护这一品种,着手对洞庭红橘进行品种改良;而深受苏州人喜爱的枇杷品种“白玉”,也是经过几代持续改良,才形成了如今早熟、果大、肉甜等特性。
开展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才更适应市场的本地品种,是对碧螺春的一种保护,这一观点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然而成功培育一个品种并非易事,需要进行长期市场推广,消费者普遍认可了,方才意味着这品种的成熟,需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