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传芳:茶道与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24-06-01 点击:67
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总体趋势的第二句是要“续香火”。传统文化从上自下,它是有一个持续的,我们要续香火。在生活的层面,在交往的层面,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今天看来还是很健康的,所以这是一个续香火的优秀文化。另外一个续香火的层面,中华文化中茶文化为什么重要?中国文明的类型在世界上都是很特殊的。
德国有一个哲学家提出了一个轴心文明的理论,在全世界上被广泛地应用和接受,他在轴心文明论当中说了这么一个情况,在世界上他认为有四大文明类型:一个是希伯来犹太教;再一个是古希腊,主要是哲学;再一个是印度,也是宗教的起源;再一个是中国文明,中国文明他提到了孔子、老子。中国在四大文明里面的特点特别的有意思,它是一个德性文化,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是一个德性的文明。孔子讲德性没有问题,为什么会有老子?其实老子讲到了德性,老子其实是用道去讲。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是一个伦理型文化。这就是我们现在对道家和儒家文化的定位。
中华文明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特别重视关系。因为农业要定居,定居往往是是聚集而居,它和商业文化、海洋文化不太一样,它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儒家的文化在汉以后就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也是因为它契合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才可成为一个主流文化。因为儒家文化是道德的文化,是道德文明的东西。
前一段时间我在北师大开个会议,我听了一个教授的发言,他讲到功夫论哲学,里面就提到了茶。这个很有意思,一般来说,我们讲传统文化,都会将道儒家的传统文化,儒家的核心是功夫论,功夫论是什么意思?首先因为道德是人们的一个预期,是在发展过程中间,所以人一定要修炼,“功夫”是儒家哲学非常大的一个特点。这种功夫论之后变成了心学,甚至和释、道合一了,慢慢的就全是修炼了。这说明我们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一个道德哲学,是一个伦理型文化。伦理型文化强调关系、德性,为什么要讲这个,这个跟茶有什么关系?茶就是在喝茶的过程当中,绝不是某一个人的简单需要,喝茶过程往往要有关系,要有结交方式,要表示出一个特点,这种东西就是功夫论的东西,功夫茶就出现了。功夫茶是一个人慢慢体验人文精神的过程。从这个过程来说,茶文化和我们整个传统文化是高度契合的。
第三句话是“接地气”。我们现在的茶如何表现出现在中国人的特点?它要跟传统契合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发掘,那么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怎么契合?茶也是消费文化,这里面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我们传统文化里面也有负面的东西,比如我们的等级社会,我们的人情社会,茶文化也附加上了一些人情。
我们有时候接到了一个人的馈赠茶,拿的人很高兴,其实打开以后太繁琐了,又是大罐小罐的,其他的东西都扔掉,一方面欣赏茶,一方面不喜欢这种包装的方式。我们现在强调保护生态,讲的是过一种绿色和可持续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有一个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反省一下,我们做茶的朋友们,能不能在茶文化包装形式上也要简单一点?用现在的提法就是“极简的境界”。
极简主义是很高的境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简约而不简单,是高度的审美情趣,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茶包装的又赏心悦目,又没有浪费,又没有造成经济的负担?这个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这里我要呼吁一下,接地气就是茶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审美情绪结合起来,与一个健康的美好的道德的品行结合起来,茶文化就在这里面结合起来了。(原注:本文根据第二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发言录音整理,敬请读者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