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加工对原叶的要求及传统制作工艺

发布时间:2024-05-29 点击:54
安化黑茶加工对原叶的要求及传统制作工艺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代表。黑茶也称后发酵茶、微生物发酵茶,是真正意义上的发酵茶。
安化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其中云南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负盛名。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另外,黑茶压制茶的砖茶、饼茶、沱茶、六堡茶等紧压茶,是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饮料。
在六大茶类中,黑茶从鲜叶的初制加工到各类成品黑茶的精(压)制过程时间长,加工过程工艺繁复。安化黑毛茶加工中的渥堆(发酵)工序是安化黑茶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各类安化黑茶成品均是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通过后续 不同的再加工工艺而形成的。安化黑茶数百年牢固的市场地位和举世闻名的巨大声誉,均有赖于安化茶农对黑茶加工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和传承发展。
据历史文献记载和专家们的研究,安化黑毛茶加工技术的创新发生在明代中期(15世纪)以前,安化一带茶农改变四川乌茶加工中将绿毛茶湿水长时间堆积(约20天)做色后蒸压成块的做法,改用锅炒杀青,趁热踹揉沤堆(渥堆发酵),七星灶松柴明火干燥等新技术加工黑毛茶。这种在初制过程中进行渥堆发酵生产黑毛茶的创新工艺,成为此后黑茶加工的经典工艺和核心技术,奠定了现代黑茶加工的技术基础。《明会典。茶课》(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上有如下记载:令今后进贡蕃僧该赏官茶,不许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说明此前进贡蕃僧(从西藏到京城进贡的西藏喇嘛)和茶商私下收购安化黑茶已成泛滥之势,可知当时安化黑茶的生产量已经不小。安化黑茶生产始于小淹镇的苞芷园,此后向资江上游发展,小淹,江南,边江,酉州,黄沙坪、东坪、马路口、柘溪、田庄、仙溪等乡镇均为安化黑茶传统产区,安化黑毛茶要求外形条索较紧结肥壮、黑褐油润,内质汤色橙黄透亮,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滋味浓厚或醇厚或微涩,叶底肥厚黄褐,历史上六洞二溪茶以品质极佳著称。
安化黑毛茶加工对鲜叶原料的要求:
鲜叶原料要求加工安化黑毛茶的鲜叶原料应来自湖南省地方标准《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db43/y568)中所规定的区域,即安化、桃江、赫山资阳等四个区(县)内32乡镇内的无公害茶园。鲜叶须严格按验收标准收购,不得收购掺杂使假或品质劣变的鲜叶加工安化黑毛茶,对加工各级别安化黑毛茶的鲜叶原料嫩度要求如下::特级黑毛茶:以谷雨节前后一芽一叶或二叶的鲜叶为主:
一级黑毛茶:谷雨后或四月下旬一芽二、三叶的鲜叶为主;
二级黑毛茶:立夏前后或五月上旬一芽三叶和一芽四叶初展鲜叶为主;
三级黑毛茶:五月中旬前后一芽四叶或同嫩度的对夹叶为主;
四级黑毛茶:小满前后一芽五叶和同嫩度的对夹叶为主,稍带嫩梗;
五级黑毛茶:春茶末以后的较粗原料,以对夹五、六叶及部分嫩梢为主;
六级:芒种后采下的对夹叶驻稍及带红梗的成熟新梢为主。
安化黑茶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
黑茶采用较粗老的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初制工序加工而成。渥堆是决定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渥对时间的长短、程度的轻重,会使成品茶的品质风格有明显差别。如湖北老青茶渥堆,是在杀青后经二揉二炒后进行渥堆,渥堆时将复揉叶堆成小堆,堆紧压实,使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生化变化。当堆温达到60度左右时,进行翻堆,里外翻拌均匀,在继续渥堆。渥堆总时间7—8天。当茶堆出现水珠,青草气消失,叶色呈绿或紫铜色,并且均匀一致时,即为适度,在进行反对干燥。
1.杀青 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
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备好草把和油桐树枝丫制成的三叉状炒茶叉,三叉各长16~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鲜叶下锅后,立即以双手匀翻快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抄,称为“亮叉”。当出现水蒸气时,则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将炒叶转滚闷炒,称为“渥叉”。亮叉与渥叉交替进行,历时2分钟左右。待黑茶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
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决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
黑茶茶梗易折断,手捏叶可成粉末,黑茶干茶色泽油黑,松烟香气扑鼻时,即为适度。
安化黑茶在七星灶上烘烤是安化黑茶的独有工艺流程。另外千两茶制作工艺、茯砖茶制作工艺也是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