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这些茶品牌都成了浮云

发布时间:2024-05-28 点击:54
过往普洱茶品牌最大的作用就是建立了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随时知道自己藏货的价值,能买入或者卖出,可变现很方便,这个便利正好适应了普洱茶与众不同的特点“可藏可喝可交易”。所以建立了自己的交易平台,就自然形成了品牌,但这个交易平台和品牌都属于普洱茶经济的第一代,因为普洱茶市场生态模式随时在变化,伴随着茶客普洱茶水平不断增进,也陆续在变,也就是过去行的通的只能适应过去,并非一条路走到底,还是要随时跟进形势的发展做调整。而谁在跟进呢,我想应该是玩茶者。
大益因为有了芳村市场这个自然形成的交易平台,所以火了这么多年。但它最大问题在于旧存量一直并未消化,新增量却拥挤着不断推出。股东们把“大益”两个字当成印炒机,因为只要可以,这里可以出来无限量盖着“大益”印刷体的产品。什么样的口感和原料的产品才能堪称“普洱茶第一品牌”,领导人并没有太认真研究。就投资而言,过往十年经历堪称回报很高,但对整个普洱茶发展而言却并没有太大促进。生产之初的产品未经多年都只能叫做半成品,并不适应市场的品饮需求,却投这么大精力建立这些终端店,没有终端产品的终端体系迟早会出现大问题。看看香港这个喝普洱藏普洱最古老最悠久的源头却没有一间大益终端店,您大体就能窥见一二,这个当年所有普洱茶四大品牌都照单全收的小区域现在依旧在大量收藏普洱,但却并非市场热衷的“品牌”。
当然上述而言都是奔着“可喝可藏可交易”去的。若回归普洱茶最终的需求---品饮,自然就是指向一点---口感。只有不懂喝茶的人才会因为想到品牌的光辉而变成皇帝新衣中的那些大臣。认为如雷贯耳品牌之下的普洱茶焉有不好喝之理。但口感却最终追寻一分成本一分滋味。真正那些光辉名字下面的茶底积聚着多少成本呢?这个早已是不言而喻,在行业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差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它就会引发一场争论的爆炸。
一直以来,普洱茶的品牌都不应该只是初生之时的那些厂家,他们只是把并非属于自己控制的原料简单的物理紧压后就流出市场,而且短期可消耗机会实在太少。88青其实是个品牌,但它属于勐海吗?我的认识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个名字首先就不是厂家起的,市场运作也和厂家木有啥关系,只是厂家捡到了一个便宜,就是二三十年前泛普洱饼茶品牌而言就是这么一家两家,仅此。所以88青这个品牌是通道中产生的,也可以说是仓储中诞生的,因为与往不同的大规模干仓存放才有了和传统产品与众不同的特点。理解后,你就知道什么92方砖,雪印之类的,只要是非厂家命名的,其实起主要力量的都是市场,通道,只是最终产品出处指向同一个生产厂家,勐海,自然勐海就冷手捡了个热煎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