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阵阵(郑启五茶散文欣赏)

发布时间:2024-05-26 点击:64
郑启五茶散文欣赏之二
关于生活情趣方面的散文集往往少不了品茶的板块,且还有象《名家论喝》那样茶酒各占半壁江山的选本,然而专门的茶散文集就难得一见了。感觉中应该会有的,结果还真让我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挖出一部,那是袁鹰1980代编选的《清风集》。可惜书名太雅,天下茶客有几人知道这清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花竹松柳风,而乃茶饮的心境之风呢?袁君序中有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其实编辑《清风集》很大原因似出于喜茶厌酒,此情古以有之,才有村茶比酒香旧句。袁称饮茶的人肯定比酒徒、酒鬼不知多出多少倍,尽管酒的名声大地多。清风显然旨在提升茶之名声,重振茶之雄风。
1997年袁鹰和柳萌主编《名家谈生活艺术丛书》,除了扩容后的《清风集》仍由袁鹰当纲,另请方成编《说画集》、姜德明编《书香集》、徐城北编《梨园集》、汪曾祺编《知味集》……整个布局当为原《清风集》思路的拓展,分编各君多为《清风集》中的作者。名家编书(我指的是动真格的,而非请名家挂名的,二者往往可以一眼看破!)两手都很硬:约稿的实力和改稿的功力。至少从《清风集》里冰心《我家的茶事》、汪曾祺《寻常茶话》、宗璞《风庐茶事》、郭风《茶小记》、于是之《茶、〈茶馆〉和我》及秦牧《敝乡茶事甲天下》诸文开场白的透露可见,都是应袁主编的约稿而欣然或被迫动笔的,对爱茶人而言,可谓公德无量,一本书催生一批茶散文,尽管赶鸭子上架,但毕竟瘦死的鸭子比麻雀大。
名家谈茶的开场白有两大共同点,一是老实,不会喝的就开宗明义坦陈自己是大碗茶,即便是汪曾祺这样的美食家;而绝无象某些茶文化抄家们那撑出的一副博大精深的嘴脸。然而作家能侃,茶之逸事茶之趣闻潺潺而来,令人十分解渴。二是不慎雷同,大多言必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为的是说明茶的重要。笔者实在不敢苟同?quot;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排行榜,把茶排行尾巴,恰恰说明茶连醋都不如!独独方成的《老九和老七》另辟蹊径,把知识分子在文革时的老九身份与茶的排行第七巧妙地挂起钩来,妙趣横生,读来忍俊不禁!我从小就喜欢方成的漫画,至今仍保留不少剪报,想来真是文如其画,幽默可人。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众茶客一旦上了袁鹰的清风号,那就身不由己,势必得在侃茶论饮的擂台上花拳绣腿一番,渐渐笔者看出赛台的趋势:青壮不如长辈,女士不如先生,精妙的茶散文大多为老男的好戏!三位加盟的才俊叫人颇感平淡:李辉《茶场的日子》是纯知青忆旧,文中的肉汤远比茶汤香,他给第二故乡的茶叶做广告,还真不如同为老知青的我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闽西绿茶写的《将军绿》。叶辛的《茶思》也似门外汉的应景,对采茶女的描绘多属舞台的溢美,对粗茶细茶的褒贬也有生硬偏颇之嫌,想来叶君自己是不大喝茶的。伍立杨努力营造空灵,以谈《红楼梦》的茶事为导引,论禅院吃茶为中坚,前后拉扯,与他平日的佳作差了一截,流出?quot;警句--茶使人微醺、茶令人梦幻,也似乎有点荒腔走板。
相形之下,才女们则明智地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吕锦华的《太湖畔的熏豆茶》悄然铺开一轴民俗画卷,于是,灯光桨声中的太湖小村,被一屡屡熏豆茶的香味包围了。叶文玲在《茶之醉》中则笔锋一转,称'洁性不可污'的茶,其品位就象散文,而清奇非俗流的散文,就是色香味俱绝的好茶。陈慧瑛的《茶之死》是厦门作家唯一入选该书的佳作,她把茶写为曾经幸运的女儿, 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但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全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火烹水煎里,舒展娥眉,含笑死去……颇具古典美,最是娥眉,作为少女和茶共融的寓意,慧心独运,新颖而灵巧。
老男中首推何为的《佳茗似佳人》,写乌龙茶铁观音,琥珀色的茶汤入口清香甘冽,留在舌尖的茶韵散布四肢百骸,通体舒泰,此时以佳人喻佳茗愈见贴切。但写狮峰龙井更妙,只见茶盅的边缘浮绕着翠碧的氤氲,清亮鲜绿的叶片透出一种近乎乳香的茶韵。我慢慢啜饮,冲泡第二次茶叶更加香醇飘逸。叫人心醉的是新春绿茶,春天的早晨,一杯滚水被细芽嫩叶染绿了,玻璃杯里条索整齐的春茶载沉载浮,茶色碧绿澄清,茶味醇和鲜灵,茶香清幽悠远,……面对绿莹莹的满杯绿色,你感到名副其实是在饮春水。
但何为同志终不能算是茶的肝胆,因为他用情不专,绿茶就是绿茶,乌龙就是乌龙,岂能混喝?大?quot;春喝花茶夏喝绿茶秋喝青茶冬喝红茶的教诲只能哄哄刚要入门的茶盲,嗜茶如恋爱,难得兼容第三者!不信且看忆明珠的《茶之梦》:我不喜欢红茶,'玉碗盛来琥珀光'--我嫌它太象浓酽的酒了。还拒绝花茶,因为它的香是外加的,是别的花的香,就象一个被脂粉擦香的女人,香是香的,香得刺鼻,却无一点女人自身的气息了。悬壶高冲,沸泉一注,这分明的爱憎足以化开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蕴涵!
我只饮用绿茶,一因它的绿,绿是茶的本色;二因它的苦,苦是茶的真味。闻一多诗云'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我断定他这壶苦茶必是绿茶,是绿茶沏出的一壶苦,同时又是苦茶沏出的一壶绿。这茶却又是清淡的,是清淡的绿与清淡的苦的混合。好一颗忆明珠,喝茶写茶到这般境界,出神入化也! 喝茶,喝好茶,读茶文,读精美的茶散文,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