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安瓜片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4-05-25 点击:46
六安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融化积滞,蠲除沉荷……”(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均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叙“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另外, 《红楼梦》、 《太平天国》等书中也有记载。 “浙杭龙井、徽六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不断占据着明显位置。在清代 “六安瓜片”为贡茶。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招待外宾的佳品。直到如今,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1949年后列为全国十大名茶。
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招待外宾的佳品。据周恩来总理的卫士乔金旺回想,总理病重期间,有一次忽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办公厅的人费了很大周折,才满足了他老人家的愿望。喝过茶后,总明白释说,抗战初期,新四军军长叶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这种茶,就仿佛看到了叶挺将军。可见六安瓜片在两人心中的位置。
在齐云瓜片中,又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瓜片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四周,整年有成百上千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所以这里的瓜片最为清甜可口。但由于产量的制约,很多茶客对“只闻其名,未见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反面翻卷,呈瓜子形,与其他绿茶大不相反,冲泡后,汤色翠绿光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窍散风之功效。如此优秀的质量,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精密讲究的采制加工过程。瓜片的采摘时间普通在谷雨致电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攀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逐个攀下,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或四叶“梅片”,芽制“银针”,随攀随炒。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仅烘片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平均,然后趁热密封贮存。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贵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