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之道 顺其自然
发布时间:2024-05-25 点击:73
饮茶被赋予了浓郁的“文人色彩”、“贵族色彩”,把简单的饮茶引入了格式化程序化风雅化的误区。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茶为国饮”也便有了真正的内涵。这个内涵的最大面,便是日益普及的“实用之饮”、“平民之饮”。
茶原本就来源于大自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可见,茶首先有了解毒保健的功能,方为民众所接受。为了发展它培育它,一代代的茶农才不辞辛苦地种茶、制茶。根植于大地的茶,既回归了自然,又泽惠了世人,也象征了涩苦和醇香的人生。缘此,茶才和平民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于由此而产生的《茶经》,以及后世众多的专著,把饮茶赋予了浓郁的“文人色彩”、“贵族色彩”,把简单的饮茶引入了格式化程序化风雅化的误区,使茶渐渐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百姓。在此情况下,无论怎样来以茶论道,以道论茶,只能让空洞抽象的茶道,成为文人笔下的一种奢侈。对于捧着大碗大罐如牛饮式的人们,他们是无需说艺论道的。
当然,由国人种茶、制茶、喝茶、研究茶,而衍生出来的茶道茶文化,亦是对茶的更深层次的探讨与认识,是进一步促进和推动茶叶生产的必要手段。但对于茶道茶文化的渲染,还是回归自然好。因为茶的终极功能在于消渴和保健,这是任何一个人生理上都必须的,如硬要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怕也是有点牵强。陆羽虽说“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但实践证明,茶决不会使坏人变为好人,使贪腐转化为清廉。物质的东西,永远不会直接转化为精神的东西。再好的茶境,再好的茶诗,品茶人也只能是一种心理上的体验和精神上一时的满足。推崇饮茶顺其自然,就是要先强调茶必须为饮在先,尔后方有茶道之论。国人的茶年消费平均不足0.5千克,而不少平民百姓迫于生活及竞争的压力,还不能常常“吃茶去”,尚无法让茶成为生理健康上的一种必须,怎能形而上的去说文论道呢?
顺其自然,就是要提倡简易的自然的饮茶方式。芸芸众人,三教九流,渴了而思饮,烧水便泡茶,或者就去街头巷尾的茶摊上,摆龙门阵喝大碗茶。有工夫的人,就去喝一番功夫茶。小资白领们就去喝他们的情趣茶。山村的父老乡亲,在槐荫下井台旁,喝他们的罐罐茶。因人而宜,不拘形式,不拘细节,不讲境界,不讲雅俗,这些都无损于茶道之大雅。在此基础上,如千家万户都养成了客来敬茶,喝茶养生,喝茶有益的习惯和理念,再进而去品茶论道,感悟人生真谛,净化澡雪心灵,激发出点健康有益的诗文情趣,惟此,顺其自然的饮茶之道,才真正是茶农和众生能践行受益的饮茶之道啊!(赵西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