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抚民,书法中溶入茶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4-05-23 点击:48
周抚民
周抚民为皇赐铁观音题词
周抚民为皇赐铁观音题词
周抚民的书法,以正楷成就最高。他的楷书,源出颜真卿,和颜书一样,一派凛然正气,若正人君子,不偏不倚,不怪不奇,无一丝一毫的纤巧,也没有一点一滴的做作。它质量端庄,正气浩然,屹立在天地之间。它经得起风雨腐蚀,日月照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的楷书,端庄、大气,承继了颜体的基本精神。特殊是他的楷书里稍显丰腴的笔画细节,那些似有似无的隶书笔意,用细致和秀美,使端庄大气愈加美丽,更有风采,更见得功夫。他的书法,同样还深得颜书的另一妙:大气。和颜真卿的书法一样,如摩崖刻石,那时最合适的书体。他的“秦松汉柏风骨,商彝夏鼎精神”对联,正是周抚民书法造诣的写真。周抚民书法之所以可以逾越适用的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还由于他的书法随着遣毫之时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产生出极尽变化的线条外型,分割出大小兼存的块面,营建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他说:“从文字诞生迄今,无数的书家经过艰辛卓绝的努力,已使号称国粹的书法提升到超艺术的高度。表现书法功底的楷书已经达到近乎完满的境地,成为仿效的绝好模范。只需仔细研习、精心揣摩,持之以恒地练习,你就完全可以举重若轻地掌握构造的玄机。”   周抚民擅长从禅机启示灵感,以品茶激起兴致,其以禅,情,意趣发自天性溶涵着禅宗的精粹。周抚民先生喜欢茶,更独钟于铁观音,由于铁观音有着观世音的美丽传说,一个“观音托梦”造福了安溪百万子民,这正是观世音的慈悲之心普渡着众生。周抚民老师与安溪县珍田阁茶叶有限公司皇赐名茶总经理、国家高级评茶师苏志勇因茶结缘不仅是由于爱茶,更是由于其有着一颗维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之心。周抚民先生将书法视为一门富有感情的艺术,将感情融入笔端,每书一笔,都透着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真诚的情感,特殊是在倾听着清爽典雅,超凡脱俗佛音的同时,边品尝着安溪铁观音时,在小茶杯中透视茶里乾坤,悠然自得的心境改变着环境,就像一个观自由书者追求着书法艺术的理想境界——和谐。 一壶清茶沁心脾,挥笔泼墨神之笔。中国的佛教文化、茶叶文化、书画文化有很多类似之处、相通之处,源远流长,变化千端。茶饮具有清爽、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熏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周抚民老师品饮安溪皇赐铁观音,以一种浪人情怀,“以茶代酒”、“吃茶去”“茶禅一味”“以茶会友”感悟生活,领悟生命的意义。
唐代尚意书风,皆与佛和茶有密切关连从盛唐张旭,中唐怀素,晚唐高闲的草书中可见端倪。周抚民作为一代具有高明影响力的书画艺术家,他参拜高僧,听取心要,如法修持,故其书写的《心经》淡远空灵,禅机悟境,流露于字里行间;他画的兰花和虾,正是悟其禅理写其胸中意境而取得成功,其笔法简逸,更寄寓禅心,给人以画外的深层享用。周抚民虽不是一名僧人,但是他皈依三宝,以禅定之心,融入清爽典雅,超凡脱俗佛音中,其韵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在做艺术创作的同时,可以使其胸襟豁然,意念净化,更能使其书尽显各种神态,意趣,无浮夸气无媚人之习,老师创作时的心无杂念,正合禅家“息妄显真”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