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茶马世家老茶头?
发布时间:2024-05-19 点击:49
何谓茶马世家老茶头?
老茶头其实是普洱熟茶渥堆发酵的副产品。晒青毛茶在酶、微生物、湿热三种动力综合作用下发酵,期间茶堆中心温度会持续上升。高温高湿加上人工反复翻堆不断挤压,细嫩芽头分泌出的果胶就将周围的茶叶沾黏到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茶叶疙瘩”。有些商家到这一步便开始挑拣售卖所谓的“老茶头”了。
而茶马世家的老茶头还要进行接下来繁琐的工序。待熟茶发酵完毕后,茶厂师傅们会把这些茶叶疙瘩挑拣出来,用手解散后再放回茶叶堆里,手解不开就用专门的解块机,最后实在解不开的只能单独放一堆,这就是茶马世家老茶头的来历。因为每批出堆的茶叶疙瘩只占5%左右,且还需挑拣相当的大小与品相,所以老茶头不可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你的老茶头到底有多老?
“老茶头”这个名词针对于这种疙瘩茶的时间并不老,“茶头”的本意并不是指这种疙瘩茶,在中国历史上带“头”的其实是一种特定称谓,也指某行业的老大,比如冬天黑龙江破冰捕鱼的“鱼把头”,茶马古道上赶马的“马锅头”等等。
而“茶头”这个词是明清时期藏传佛教茶会中出现的,藏传佛教每年都举办重大的“普茶会”,而准备“普茶”茶汤的人,是寺庙里的专职官员,这个人被称为“茶头”。至于“老茶头”的出现则是2005年勐海茶厂副厂长、总拼配师李文华老师取的。所以,疙瘩茶大概有42年的历史(同熟茶的历史),“老茶头”这个名词的历史只有10年。如果见到2005年以前的包装上印有“老茶头”的字样,您就要留神了。
茶生失意需尽品
在普洱茶界里,老茶头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存在,是生茶原料开始向熟茶发酵,却因为果胶的包裹导致热量不能进入内部而无法发酵成熟,他的发酵程度只有5成左右。因为他的半生不熟,曾一度被当做普洱茶发酵的废品,残忍地被人敲碎,只能沦为袋泡茶的原料。他就像是一个体重260斤的大胖子,没法去和其他茶交融乃至相欢(拼配),与他为伴的永远都是那些“大胖子”和“小胖子”。更糟糕的是他的出汤总是那么的姗姗来迟,欲言又止,半吐不吐,于是让泡他的人总是不那么尽兴。
老茶头其实出身良好,含芽度很高,经历时间的沉淀,变得成熟有内涵,非常耐泡。为了尝到他的真味,人们经常把他放进壶里煎煮,让他饱受其他茶少有的煎熬。老茶头没有大多数人喝熟茶时的那股中药味,也没有喝生茶时的激烈感。总是柔柔的、缓缓的、甜甜的、不紧不慢的,我倒是觉得它可爱。人们应该怀着一颗同情的心细细品他。对,是品,而不是喝。
精心挑拣 甜糯耐泡
茶头在发酵过程中,茶叶内所含果胶与糖分物质自然析出,其内含物质也较散茶、饼茶保留更多。茶马茶头依次经过3次风选与静电除杂,2道人工挑拣,确保卫生干净、品质有保障。日常品饮投4-5块茶头到盖碗中,头两泡5秒出汤用来洗茶,第三泡正式品饮,由于茶头紧结不易泡开,可以适当加以闷泡。常规泡法可以泡到28泡左右,泡到没味道了,接着用壶细火慢煮,此时更能品尝到茶头的精髓,口感会越煮越香,越煮越甜。
因为果胶与糖分丰富,茶头最后的叶底也很难泡开,依旧条索紧结、色泽褐润。此时可以用手来掰一掰,会有明显的拉丝现象。
简约环保包装
茶马茶头采用简约的包装风格,内里使用麻布袋收纳,透气干爽,利于陈化存放。外面使用环保牛皮纸盒包装,简约大方,不占空间,便于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