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茶席卷欧洲:英国贵族下午茶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4-05-18 点击:54
英国小说家乔治·吉辛曾说,“英国人对专心家务的天赋才华莫过于表现在下午茶的礼仪当中。当杯子与盘子所发出的叮当声愈多,就有更多的人的心情进入愉悦的恬静感之中。”
下午茶对英国人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英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
精美的茶具、馥郁的香气、可口的点心、悠扬的音乐,英式下午茶满足了我们对优雅休闲时光的美好幻想,也俨然成了英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然而在三百年前,英国甚至连一片茶叶都没有,那么下午茶是如何成为风尚,又如何具有那迷人的魅力?
葡萄牙公主的茶叶嫁妆
中国茶进入英国,是以“奢侈品”面貌出现的,一开始就打上了贵族的烙印。
17世纪初,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荷兰商人开始将来自东方的茶叶输入欧洲。饮茶先是在荷兰上流社会流行,随后在欧洲大陆扩散开。
英国王后凯瑟琳·布拉甘萨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把饮茶风尚带到英国。
作为老牌海外殖民帝国的公主,凯瑟琳自小就把茶作为日常饮料,她的嫁妆中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那个时代,红茶在欧洲是与金银一样贵重的物品。
来到英国王宫,凯瑟琳公主仍然保持每天品饮从母国带来的珍贵名茶,自然也用茶招待前来拜访的客人。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英国女王的生活》一书中,作者阿格尼丝·斯特里克兰这样描绘约克公爵夫人去拜访凯瑟琳公主的情形:“王后在卧室接见了她。……当时她们很可能品饮了凯瑟琳公主最喜欢的饮料——茶。”
王后的时尚标杆力量不容小觑,她的品茶习惯成为贵妇们最好的借口,贵妇蜂拥效仿,她们以“王后每天都要喝上几次茶”为理由给男人洗脑。从此,茶叶不再是神奇的东方药品,而成为上流社会流行的高雅饮料。
油画右边的女士为喝茶中的凯瑟琳王后
1679年,家住伦敦西部泰晤士河边华丽大宅的罗德岱尔公爵夫人,就在家中专门设了一个“白色的小密室”,选用专用烧水火炉烧开的水冲泡茶叶招待一些尊贵客人。
也有男士在家招待朋友喝茶。1688年10月,克拉伦登伯爵在日记中写道:“拉·帕尔·库培勒和我一起吃晚餐,他很健谈。吃过晚餐后我们一起喝茶,他称赞说这种茶和他在中国喝的一样好。”
不过即便是贵族之家,泡茶时,要说放一小撮到杯子里也是舍不得的,一般就放指甲圈大小的量。
由于远渡重洋而来,运输和保管成本很高,所以在乔治一世时代(1714-1727年)以前,茶都很昂贵,曾经高达每磅10英镑,而一名女仆一年的薪水大约才6磅。虽然茶叶后来也降至过每磅15先令,但仍是奢侈之物。所以,存放茶叶要女主人亲自操作,不轻易假手于人。茶叶往往被储藏在小小的中国制造的茶叶罐里,连带那些瓷器茶壶、茶杯、茶叶罐等茶具也被视为宝贝,没有人把它们放在厨房或餐厅的柜子里,而是连同茶叶罐一起,被小心地存放于女主人的衣柜,从来不让仆人们有机会接触到。
源自东方的神奇树叶
茶叶最初进入欧洲时,还被打上了“健康”的标签。
起初茶被视为源自东方古国的神奇药物,早年到过中国的葡萄牙传教士加斯博·科鲁兹称其为“以苦叶为主的红色饮料”,用草药煎成,可以治病。
茶叶风靡欧洲以后,人们不吝赞美着茶的美好神奇。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鲁德1653年出版于巴黎的《传教旅行记》中称:“中国人的健康与长寿,应当归功于茶,茶是东方人常饮用的饮料。”
英国最早的茶叶广告,同时也被认为是第一条商业广告
在英国,凯瑟琳带起饮茶风尚之前,茶叶也是作为“药用饮品”在咖啡馆出售的。1660年,茶叶商托马斯·加威特地出版了一份茶叶广告宣传单,题目为《茶叶生长、品质和功效的确切描述》,大肆宣扬了茶叶的好处,比如可以强筋壮骨、治疗头痛头晕、可明目健肾、强脾健胃、提神增进记忆等等。
茶的健康作用渐渐被英国人认可。尽管也不断有人跳出来唱反调,但总归都被赞美的声音压了下去。1699年,英国作家约翰·奥维格顿这样赞扬茶:“饮茶具有神奇的功效,欧洲人习惯了饮酒,但这只能损害了人的健康,相反,饮茶却能使人头脑清醒,使酒鬼恢复理智。”
茶悄悄地改变着英国人的饮食结构。先是咖啡馆被喝茶的人占领,咖啡失了宠;到安妮女王时,认识到早餐喝酒的习惯是不健康的,决定倡导以茶代酒。
英国人原本的早餐主要以冷肉、鱼、麦酒组成,此后转变为以清淡为主,更加地营养均衡、热量适中。1750年前后,英国中产阶级黄油烤面包的惯常早餐中已经少不了茶。甚至伦敦城内,仆人们的早餐也已经基本上是黄油、面包配奶茶了。
茶桌边的隐秘权力
饮茶在英国从贵族开始风靡,所以一直有很强的仪式感。做客时不把已经倒入茶杯的茶喝完被视为没有教养,如果实在是不想喝了,应该把茶匙平放在杯子顶部或者斜着放在杯子里面。
不仅男士要注意礼节,负责给客人倒茶的女主人,也要动作优雅迷人。贵妇们其实非常渴望有朋友到家中做客喝茶,她们可以有机会表现自我。
这是一种体面的社交,也是女性难得的特权。只有在茶桌边,女主人才有充分的支配权,决定由谁来帮忙沏茶,流程要怎样。
所以威廉·康格里夫在1700年创作的《如此世道》中,安排了这样一段对话:
新娘米勒曼特对新郎说:“没有我的允许,你决不能自作主张靠近(我的茶桌)。”
新郎回答说:“我服从茶桌的统治权。”
除了家庭领域,饮茶还使英国女性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在此之前,男人们可以去咖啡馆喝咖啡聊天,而如果女性出现在咖啡馆坐着吃东西聊天,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女性缺乏社交活动的舞台,除了购物和参观展览外几乎没有去处。
现在,有了茶,女性的自由空间大了,可以相约在品茶园,可以参加茶话会,总之可以冠冕堂皇不失体面地出入公共场所。
不要小看了这一点点增大的权力,福柯说:“权力经常在那些最不起眼的地方才最有效。”
“下午茶”:新的社交方式
对健康的认同,对于自由的伸张……随着饮茶对于英国影响力一点一滴的积累,“下午茶”的出现便也是水到渠成了。
关于英国下午茶,一般认为是1840年由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开创。当时英国人的三餐习惯跟现在很不一样,早餐很丰盛,午餐很对付,然后晚上8点才开始进晚餐,中间没有其他饮食供应,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
由于午餐和晚餐相隔太久,贝德芙夫人每到下午接近晚上的时间都感到有些饿,便让女仆准备一些面包、奶油和茶送到她房间。渐渐地成为习惯,每到大约下午5点左右,她便开始喝茶,后来又邀请朋友们来共度下午茶时光。
据女演员范妮·肯布尔1842年3月27日的一封书信显示,她几次受邀到贝德芙夫人家去做客,夫人用自己私用的茶壶泡茶招待客人,这是一个“小规模、经过挑选的”由城堡里女性组成的社交范围。
贝德芙夫人的这一创举在当时大受欢迎,一方面当然因为那个时间点大家都饿,但更重要的还是名媛淑女们可以身穿华服与亲友相聚谈天,而不会受到他人指责。很快,喝下午茶便在贵族社交圈蔚然成风,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交方式。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也对下午茶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维多利亚女王认为,下午茶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和体味人生的形式,提倡英国国民喝下午茶。在人们的心目中,英国传统的下午茶就是19世纪维多利亚式的下午茶。
随着茶叶从王室贵族走入平民百姓之家,下午茶成为人们休息放松、款待客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变成英伦生活的一个标签。在英国的饮食、公共娱乐场所都有供应下午茶的。在英国的火车上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下午茶用。
1927年后,在英国皇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也开始供应下午茶。即使战争也不能改变英国人饮下午茶的习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两军对垒时,每到四点钟,英军就会喝下午茶。德国人在这段时间里便也不进攻,享受短暂的和平。
下午茶怎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