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喝茶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15 点击:67
喝茶在台湾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家家户户都有茶具,而且到处都有茶文化的推广活动。曾老师知道,台湾乌龙茶的根在武夷山,无论是制茶方式还是焙火的力度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他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武夷茶的情景。那是在20多年前台湾的一个老茶叶店里,茶是老茶,连上面写着“大红袍”的茶罐都是清朝时留下来的。他说:那滋味无法忘怀。
后来,曾至贤第一次来看大红袍母树时,就带了一壶茶来。他当时什么也没有做,只是与老茶树碰了杯茶。他说:“现在很多人看到大红袍母树时,只是看到了它作为茶树的表象,因此常常觉得失望,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体会它的本质,它是茶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象征。看着那些老茶树,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那样的历史是有温度的。”
随着对武夷茶了解加深,曾老师意识到武夷山的茶文化,有太多东西值得研究、值得书写。所以,他要为武夷岩茶写一本书,一本关于武夷茶的历史、人文、地理的书,这本书就叫做《岩韵》。为了写作这本书,他经常往返于武夷山和台湾之间,一路走来,收获了更多的幸福。
讨论起两地的喝茶,曾老师对大陆这几十年茶行业的发展感到十分欣喜。据曾至贤回忆1989年他第一次到人民大会堂表演茶艺的时候很多人还觉得新奇,而今在大陆喝茶、弹琴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事情了。拿喝茶与弹琴这件事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主角和配角,在每个阶段的地位不一样。比如在泡茶时,茶是主角,当欣赏这壶茶时,会以古琴声相伴,那古琴声就成了主角。曾至贤说到尽兴之时,不忘啜上一口武夷茶,陶醉其中。
曾老师经常说自己是茶山里的孤鸟,徘徊穿梭于山水之间,企图找出一条条茶路,探寻茶的灵性。“谦恭之人必得茶之香雅,刻苦之人必尝茶之真味。”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茶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