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戏、建窑建盏等七项茶相关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4-05-14 点击:62
千年文化茶百戏
据福建省人民政府1月11日发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通知”中,武夷山市“茶百戏”、罗源县“绿茶制作技艺(七境茶制作技艺)”、泉州市港区与武夷山市“红茶制作技艺(涂岭红红茶制作技艺、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泉州市丰泽区“武夷清源茶饼制造技艺”、政和县“白茶制作技艺”、政和县“工夫茶制作技艺”、武夷山市“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共七项与茶相关的技艺入选。
建窑建盏
以下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原文
闽政〔2017〕1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省文化厅组织专家评+审后提出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7项),以及第一批至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2项),现予以公布。
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积极贡献。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7年1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57项)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
民间文学
(共4项)
南少林传说(泉州)
泉州市丰泽区
2
李五传说
晋江市
3
李寄斩蛇传说
将乐县
4
程门立雪传说
南平市延平区
5
ⅱ
传统音乐
(共4项)
古埙
厦门市
6
道教音乐(泉州)
泉州市洛江区
7
龙船歌(云霄)
云霄县
8
泰宁上青古乐
泰宁县
9
ⅲ
传统舞蹈
(共4项)
佾舞
福清市
10
畲族民间舞蹈(龙头舞、铃刀舞、猎捕舞)
宁德市蕉城区
11
长汀客家九连环
长汀县
12
藤牌操
平潭综合实验区
13
ⅳ
传统戏剧
(共1项)
杂剧作场戏(大田、永安)
大田县
永安市
14
ⅴ
曲艺
(共1项)
梆鼓咚
莆田市
15
ⅵ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共4项)
儒家拳
福州市
16
上乘梅花拳
福州市
17
集美端午龙舟赛
厦门市集美区
18
茶百戏
武夷山市
19
ⅶ
传统美术
(共1项)
仙游彩绘技艺
仙游县
20
ⅷ
传统技艺
(共26项)
福建古籍修复技艺(省古籍中心)
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
21
绿茶制作技艺(七境茶制作技艺)
罗源县
22
薄胎酱釉器制作技艺
福州市仓山区
23
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
闽清县
24
素菜制作技艺(厦门南普陀)
厦门市思明区
25
传统香制作技艺(厦门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永春香制作技艺)
厦门市海沧区
永春县
26
薄饼制作技艺(厦门同安)
厦门市同安区
27
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
厦门市同安区
28
兴化米粉制作技艺
莆田市荔城区
29
景泰蓝制作技艺(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
莆田市涵江区
30
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泉州)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
31
衙口花生制作技艺
晋江市
32
ⅷ
传统技艺
(共26项)
红茶制作技艺(涂岭红红茶制作技艺、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
泉州市泉港区
武夷山市
33
武夷清源茶饼制造技艺
泉州市丰泽区
34
安海庐山国佛雕技艺
晋江市
35
古琴制作技艺(长泰)
长泰县
36
树叶吹奏技艺
上杭县
37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
长汀县
38
尤溪桂峰黄酒酿造技艺
尤溪县
39
将乐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
将乐县
40
畲族斗笠制作技艺
霞浦县
41
松溪九龙窑青瓷烧制技艺
松溪县
42
建瓯酱香型福矛窖酒酿造技艺
建瓯市
43
建瓯高炉光饼制作技艺
建瓯市
44
浦城包酒酿造技艺
浦城县
45
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光泽)
光泽县
46
ⅸ
传统医药
(共1项)
针灸(泉州留章杰针灸)
泉州市
47
ⅹ
民俗
(共11项)
王审知信俗(福州、厦门)
福州市晋安区
厦门市同安区
48
ⅹ
民俗
(共11项)
张圣君信俗(闽清、永泰、福州)
闽清县
永泰县方壶岩
永泰县嵩口镇
福州市台江区
49
王爷信俗(厦门)
厦门市翔安区
50
黄山公信俗(寿宁)
寿宁县
51
游氏仙姑信俗(柘荣)
柘荣县
52
钱四娘信俗(莆田)
莆田市荔城区
53
壶公信仰(莆田)
莆田市荔城区
54
伏虎禅师信俗(宁化)
宁化县
55
罗岩太保信俗(沙县)
沙县
56
闽台抢孤习俗(龙海)
龙海市
57
朱子家宴
武夷山市
>第一批至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32项)
茶百戏
茶百戏也叫分茶、水丹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宋朝,是备受文人推崇的高雅文化。2009年,武夷山市茶人章志峰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很多人认为茶百戏与咖啡拉花十分相像,但两者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拉花是利用牛奶在咖啡面上作画,而茶百戏仅用茶与水,就可以在茶汤上用茶勺画出图案。图案在保留一段时间后消散,但通过搅拌、注汤后,又可在同一茶汤中形成新的图案。《说茶》栏目也曾探寻了这一文化瑰宝。
绿茶制作技艺(七境茶制作技艺)
罗源是福建绿茶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七境茶。采制精细、工艺考究、毫香突出,具有“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绝特色。“七境绿茶”从1955年连续八年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省名优茶;1999年在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挤身中国名优茶列行;2001年通过国家茶叶检测中心检测,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
红茶制作技艺(涂岭红红茶制作技艺、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
涂岭红红茶拥有150多年的历史,通过鲜叶采摘,日光萎凋,摊凉,揉捻,渥红,炒干,辉干上色等步骤制成。其外形条索紧结圆滑,重实,色泽银灰,汤色红艳亮丽,滋味醇厚浓烈,香气焦糖香显持久。独特的辉干上色工序,区别于我国大部分工夫红茶烘干作业。
根据2004年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联合制定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标准,将其分为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
(一)初制工序 :采摘(茶青)——萎凋——揉捻——发酵——复揉——熏焙——复火——毛茶
(二)精制工序:定级归堆——毛茶大堆——(走水焙)——筛分——风选——拣制——烘焙——匀堆——成品
武夷清源茶饼制造技艺
武夷清源茶饼的前身是北苑龙团凤饼,其生产工艺精湛,名声显赫,从宋代起至明初的四百多年间,专为皇家所享用。后来,随着贡茶的“罢造”,龙团凤饼遭到封杀。一些制茶师傅觉得如此精湛的制茶工艺就此失传着实可惜。后将制作工艺带进武夷山清源洞中“私焙”,并将茶饼名称更换为武夷清源茶饼,这一制作茶饼的生产工艺才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
白茶制作技艺(政和)
政和白茶,是福建省政和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以菜茶品种的小芽为原料,清朝初年,政和铁山发现大白茶 树种(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逐广为栽培,并以此为原料制出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白毛猴、莲心等多个优质白茶品种。
工夫茶制作技艺(政和)
政和工夫茶,是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是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特指福建南平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建窑建盏”的制坯成型,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双手将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气呵成。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