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一代茶宗卢正浩,就品不到龙井茶的深厚历史传承底蕴

发布时间:2024-05-11 点击:47
上周六在余杭缘园酒店与文才兄吃饭,小二问喝什么酒。
文才兄:你开车不喝,我也不喝。
我:文才兄要不你喝两瓶啤酒,或者我也喝,等下叫代驾。
文才兄:你不喝我也不喝。但是我们能不喝就不喝。
于是我们没喝酒,放佛过了喝酒的年龄,能不喝就不喝。
我除了过年在家陪家人小酌点,其他时间都不喝了。
我:那我们喝茶。
于是我就拿其店家的茶壶给两个杯子里倒茶水。
文才兄:我喝点水就行。要喝茶去我那里泡。
文才兄:我随身都准备着自己的茶。
文才兄指着自己的背包。
我,哈哈了然。
文才兄是曾经叱咤电商圈的尚客茶品的创始人,可谓圈内的能人。
尚客茶品原来是整个电商圈内的茶叶翘楚。
荣耀甚多。
后面他本人转型做电商服务,以自身能力帮助茶道创业者,备受茶道圈朋友尊重。
反正文才兄是我的偶像。
除了其传奇的创业故事,还有就是他的茶道。
文才兄是福建安溪人,精通各个茶品的茶经,泡一道茶充满神韵。
我也是因为接触到很多朋友开始喜欢喝茶。
今年就从梦琪师兄那里要了点庐山云雾,香的很,细细品味,各种清新淡雅的画境在脑中浮现。
文才兄说喝茶雅称品茗,品的是茶之味、闻之香、看之色,但是重要的是品其神,神为其附加的文化,平常我们说的是故事,与这道茶的故事。
我曾经也拜访过几个做茶的好友,也有同学在做茶叶生意,个个温文尔雅平心静气,让我常对他们羡慕: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等空闲下来,也往茶道中去。
说回到文才兄,是在2011年网商大会上认识的。作为十大网商的尚客茶品的创始人,文才兄的创业故事让我很是触动。我发现我每次关注到一个品牌喜欢上一个品牌都是因为它背后的故事。
......
真正的好茶,真有故事底蕴
这是我今天看完下面这个故事想到了上面这段描述内容。我这里的记述不是要写文才兄,而是要写另一人,另一个故事,关于西湖龙井的故事。 说起卢正浩,杭州茶界无人不晓。卢正浩的一生就是一篇龙井传奇!
说起龙井茶叶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提到其中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一代茶宗卢正浩,1933年,卢正浩出生在杭州西湖群山深处的著名茶乡梅家坞,,他的一生也深深扎根在梅家坞。1951年卢正浩加入我党,1952年,当选梅家坞首任村党支部书记,被寄予“把龙井茶发扬光大”的重望,卢正浩带领梅坞村民开山种茶,并精研手工炒茶技艺,所著论文在茶业专业刊物上发表。在他的领导下,梅坞龙井声名远扬,成为国家礼品茶,享誉世界,在中国茶史中留下光辉色彩。其后,作为“卢正浩”品牌创始人,卢正浩先生的子女为承父愿将茶与文化传承下去,创立了正浩茶业有限公司,为与市面上良莠不齐的龙井茶区别开来,用父亲的名字“卢正浩”作为商标,亦同时提醒自己,勿忘使命,传承好茶。
炒茶的壮观场面,都是手艺活。
......
真正的好茶,真有得天独厚的环境
我们来看看龙井梅家坞现在的美景。
梅家坞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在琅珰岭北麓的山坞里,是杭州最大的正宗龙井茶生产基地,近5公里长的峡谷有山有帽、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拥有“大坞套小坞,桃源又洞天”青山环绕、茶山叠嶂的清幽环境,浓郁的茶乡风情与朴实的民风,是在中国流传甚广的《采茶舞曲》的创作基地。
整个村庄青山环绕,茶园蓬勃,茶文化的氛围十分浓厚。过去,这里的人们一直固守山中,世世代代种茶为生。直到2000年梅灵隧道开通,这个如同世外桃源的茶坞才进入了城中人们的视野。
进入梅家坞,视野范围内除了茶园还是茶园,山上山下均是一片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茶香,令人尚未品茶就已经有了半分“醉意”。
如今的梅家坞依然每家每户种茶,但他们的生活已经不像旧日那般困顿,而是种出了诗意,种出了情愫。每年春天和秋天是梅家坞人气最旺的时候,茶农每日忙得不可开交,村庄里也挤满了前来买茶品茶的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到了夏天,游人逐渐散去,进入淡季的梅家坞清净下来,变得更加纯粹与空灵。
现在的梅家坞已经相当的美丽,青山环抱、幽谷滴翠、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茶飘香,融合青山绵绵、溪涧潺潺,“十里梅坞蕴茶香”,以其独特的古朴民居和醇厚的茶乡风情,成了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景区。
“天天去都不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梅家坞的龙井茶”,“ 三生三世,相约十里梅家坞”,“ 天上人间看杭州梅家坞”。各种赞誉。
如此美景好环境怪不得能出产如此色绿、香郁、味醇、形美龙井茶叶闻名于世。
......
真正的好茶,真有历史传承
话说回来,当年卢正浩一辈开荒种茶,不止有白手起家创业的艰辛,还要应对各种政治环境影响。
梅家坞拥有“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植西湖龙井,但是建国初期,梅家坞西湖龙井茶园只有几百亩,且产量低、生产效率差。
从1957年起,周恩来总理把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先后五次到访梅家坞调研、指导生产建设工作,周总理格外关注梅家坞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并寄予厚望。1958年,周总理嘱咐梅家坞第一任书记卢正浩说:“梅家坞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因为茶叶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能增加收入,再好也没有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指导下,卢正浩带领梅家坞村民开山种茶,传承并革新传统制茶工艺。经过全体村民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家坞西湖龙井茶叶生产有了极大发展,茶园面积扩大到两千余亩,电锅代替了柴火锅,茶叶生产效率也有了极大提高。
担任梅家坞村支书期间,卢正浩两袖清风、鞠躬尽瘁,从不拿自己的荣誉经历邀功请赏,甚至经常用自家财务补贴村里,自己的四个孩子吃尽了苦头。为了梅家坞,为了西湖龙井,卢正浩甚至放弃了到区里工作的机会。
可在1966年的文革斗争风气下,群山深处的梅家坞也卷入到这场风波浩劫之中,生产停滞。身为村支书的卢正浩也无法逃避被批斗遭迫害的命运。关牛棚、戴高帽,各种批斗接踵而至。甚至到了文革的结束的1976年,卢正浩还被迫害入狱,直到1979年才平反释放。1986年,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卢正浩因为一桩茶叶生意,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刑两年,被关七个月后无罪释放。两次冤狱经历使卢正浩的身心遭受重大打击,1987年,也就是出狱后三个月,卢正浩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四年后的1991年,与世长辞,享年58岁。
......
真正的好茶,是真有茶义
卢正浩去世之后,卢正浩的小女儿卢江梅承继父志,接过了梅家坞西湖龙井大旗,用父亲的名字——卢正浩,树立了西湖龙井茶品牌,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卢正浩。
卢正浩的儿子卢新继承父亲衣钵,将一生都投注在龙井茶上。曾一手主导龙井茶的市场化,主张“让市场检验龙井茶的品质”。因为德高望重且带领全村人民致富,那一代梅家坞人都叫他“父亲”。
卢正浩是一个纯粹的茶人。作为梅家坞的掌门人,几十年呕心沥血,致力于提高茶叶品质。同时,还引导村民们开荒种茶,在他的带领下,“梅家坞”西湖龙井茶声名远扬,享誉国内外。梅家坞人都记得这第一书记。
卢正浩是一个坚定的战士。文革浩劫,他两次入狱几经沉浮,面对黑暗势力,他斗争到底,面对打击迫害,他勇敢无畏,他一身正气,浩然前行,像一个战士一样守护者着梅家坞的几百乡亲和千亩茶园。
所谓品茶,即是如此品茶之故事,品出茶人的品德,这就是品茶最大的魅力。
品完茶之故事,正式喝茶也必要了解它的传承。因为真正的好茶除了历史传承之外,还有茶艺茶义的传承,义之为精神布道。
比如说明前龙井茶:
明前龙井采摘期只有清明节前半月,时间紧促,茶农为了采到最鲜嫩的芽,都在清晨上山开采。
新芽在炒制之前须要经过晾晒。
炒茶最看本领,炒茶好和坏,有天壤之别。所谓好功夫,是保留茶叶本身的自然味道,原生态的呈现在你面前。
新茶炒好,并不能直接喝。需在专门的容器中,加生石灰存放3至5天,将水汽进一步吸收,激发出新茶的甘香醇美。
喝茶也非常关心是否是绿色产品,除了符合sgs严格的茶叶检测标准,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出口国际标准,算是茶叶检测中最高等级了,卢正浩的检查报告看下来也让人非常放心。
这样的龙井茶,留给我们的是真实的历史传承和高标准,全方位的品茗,是有情怀的别样心情。
今天,“卢正浩”品牌已经成长为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杭州是著名商标企业,生产销售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尤其是西湖龙井手工茶,堪称行业典范。其主营产品也已经从最初的西湖龙井扩展到绿茶,红茶,花草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全面产品线,实现了从单产品茶企到综合性茶企的蜕变。
卢正浩杭白菊
杭白菊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茶,产地桐乡却被冠于杭起名,本为一味配药却成茶品,其中故事也是颇有趣味,可上网搜索相关故事,如想听正版传奇,评论里留言。
杭白菊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有很高药用价值和延年益寿的功效;桐乡杭白菊,还可代茶饮用,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的作用。当然,喝杭白菊的茶人,也很爱菊在水中舒展开来的美丽。
卢正浩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绿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因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而得名。
安吉白茶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喝剩下的茶水洗脸能美白皮肤清除面部的油腻,抗皮肤老化,对去除面部雀斑、暗斑有一定效果等等关于喝安吉白茶的有用价值不胜枚举。总之,喝绿茶对身体有益。而茶叶的产地气候、环境及制作工艺、保存方式等又对每个品牌的绿茶有不同的成份价值和口感。爱茶之人,必尝尽所有茶而钟爱几款,卢正浩牌茶值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