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发布时间:2024-05-08 点击:55
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南方山区、客家人聚居地的人们,有着喝擂茶的爱好。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盛行喝擂茶。在湖北咸丰与贵州交界之地,也有喝擂茶的风俗,当地群众常取茱萸、胡桃、生姜、芝麻捣烂,煮沸后作茶以享客或以自奉。擂茶有着丰富的作料,具有鲜香咸辣等多种口味,其原料也量体裁衣,作料多寡不等,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湖南当地的老百姓早有吃擂茶的风俗。在湖南常德,清朝嘉庆年间修的《常德府志》中就有记载:“乡俗以茗茶、芝麻、姜合阴阳水饮之,名‘擂茶’,桃源县志名五味汤,云伏波将军所制,用御瘴疠。”相传在东汉建武年间,五溪蛮反叛,顺沅水长驱直进,克郡攻县,大将马援请进,率军追至乌头村(今桃花源境内),一时之间攻克不下,又值酷暑炽热,军中瘟疫盛行,主帅也病了,全军被困于此。由于马援军纪严明,深受老百姓的敬爱,当地有一位老妪献“三生汤”秘方于马援,治愈了全军的疾病。从此该秘方发展成为当今的“打擂茶”。所谓“打”者,就是“制、喝”的意思,当地人习惯喊“打擂茶”。
制造擂茶的茶叶普通都选择老叶,老叶味浓,能提神醒脑,夏饮解暑不怕热,冬饮添暖不畏寒,健胃健脾,爽口洁齿。擂茶有着诸多优点,可以健脾、祛寒、暖胃,同时因配料的不同及分量的加减而产生的功能也不同,参加菊花、金银花等配料可以提高凉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参加薄荷叶则可提升去湿热的功效;参加陈皮、肉桂等可提升温性,有助于祛寒。
在湖南桃源等地,喝擂茶的风俗中,有用当中餐的,也有在早餐中餐之间当“点心”的。喝擂茶能上瘾,一些年纪大的同乡,一天不喝擂茶,就觉得全身哪里不对劲。喝了擂茶,立即觉得神清气爽。逢年过节待客人,首先就是喝擂茶,并在晚上作“宵夜”。在桃源、安化等地,还有打擂茶聚会组织,以打擂茶为东,轮番坐庄,非常热闹。打擂茶还有许多讲究,除了擂茶以外,还要摆上各种土特产点心,这些点心叫“压桌”,从“压桌”的品种就可看出客人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桃花源一带的回族同胞们的“压桌”风俗甚为风趣,喝打擂茶时要讲几十种“压桌”的盘子摆成字形,客人喝擂茶时要将原来的字形拆开,再摆成另一个字。假如上摆的是“寿”字,客人就得重新摆成“福”字或其他含有吉祥意义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