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平市的“叫茶”风俗
发布时间:2024-05-06 点击:50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有一种“叫茶”风俗,其内容独具特征、场面别开生面,几百年来在当地广为盛行。
光泽县地处闽赣边境,素有“瓯闽西户”之称。这里山川俊秀、物产丰富、民风古朴,民间擂茶更是当地一绝。据有关史料记载:“乡间邑人待客佐以擂茶,妇人聚会之饮。为茶内入药草,擂棒擂钵工具而制。”这里的民间擂茶用料很讲究,工序也很精密,是当地农家妇女用当地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参加炒熟的大米、豆、花生、芝麻和甘草、菊花、陈皮、艾叶等中草药,放进陶制的大钵(又叫擂钵)里,用茶枝做成的圆头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许的水,细细地研碎,不断磨成泥状,然后倒进茶钵里,冷饮用山泉水冲泡,热饮用开水冲泡,放置沉淀,即可饮用。色泽成棕灰,清洌甘醇,香气四溢,喝后甜润在口,余味无量。
“叫茶”风俗便是在喝擂茶过程中构成的。过去由于妇女地位低下,常常受气。这种状况下,她们希望能找人来诉说,就会邀请平常要好的几个姐妹来家里喝擂茶。主人会先擂好茶,用土钵装好,放在进门的正厅大桌上。旁边放一摞土碗,摆上花生、瓜子、糍片、米粑等,然后挨家去叫平常要好的姐妹。等大家到齐后,主人便倒好茶,大家就可以喝茶、吃东西、拉家常,所说话题不外乎孩子、老人、衣服鞋帽、饭菜米面、田园庄稼等生活琐事。愉快的事,大家陪乐;伤心的事,大家一同忧伤;疑问的事,大家帮助出想法;出力的事,大家帮助一同做。听说,这一风俗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童养媳,丈夫年纪小不懂事,公婆历来不把她当人看。她每天早上鸡叫头遍就得起床,晚上到十一二点才能去睡,烧饭、喂猪、洗衣、挑水、砍柴、推磨,加上带孩子,每天难得歇一下,日积月累攒了不少苦水没地方倒。有一天公婆外出,她在家擂了茶,就去叫了同村几位当童养媳的姐妹来家,大家围坐在桌子前,你一言,我一语,把多年受的苦都倒出来,相互抚慰,出想法,再喝上理气消火的擂茶,觉得心里舒适多了。后来当地妇女就定期以喝擂茶为名互相“叫茶”,尔后渐渐构成一种风俗流传下来。
如今妇女地位提升了,“叫茶”也不需求偷偷摸摸了。叫茶的事由也不再是为了诉苦,遇到喜事如生日、盖房、婚嫁、儿女上大学、外出工作等也都会挨门去“叫茶”,邀请姐妹来坐。聚会时的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除了之前的讲故事、拉家常之外,还参加了唱三角戏、交流致富经历等。现在,“叫茶”更被当做定期聚会的一种方式,为当地妇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