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通过品饮判断一款茶是多少年的?
发布时间:2024-05-02 点击:75
最近和茶友讨论老茶比较多,皆因远年·701和远年·703这两款茶,茶友们评价高,反馈多,也刷新了一些茶友对六堡特别是老六堡的认知。
当然这里不是想标榜我家茶的品质无出其右,但两款茶分别在斗茶大赛15-29年组、30年以上组获奖,最起码说明这两款茶的品质,在同年份段的六堡茶里面,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原来我有过一个观点,就是六堡茶的魅力在于:六堡中期茶和老茶,滋味的层次感比熟普要丰富。
云南人在70年代从广东学会了冷水渥堆工艺,开启了普洱熟茶的时代,普洱熟茶从诞生伊始便采用大水大堆的发酵方式,发酵程度普遍偏重。
而六堡茶在过去几十年,大多采用单蒸或双蒸的轻发酵工艺,即使是冷水渥堆发酵,也是采用潮水量少的轻发酵方式。
高发酵度的熟普宜现喝,但后续转化空间不大。
轻发酵的六堡茶,留下一定的转化空间作为后期的仓储转化预期,六堡茶的仓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工艺的一个环节。
轻发酵亦或重发酵,只是不同的制茶理念和工艺取舍上的分别,并无根本上的优劣之分。
其实,关于广东普洱、云南普洱和广西六堡茶的历史渊源,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段故事,以后有机会另文再表,今天主要是解答茶友问到的几个关于六堡老茶的问题。
那能不能通过品饮判断一款茶是多少年的?答案是可以的,通过品饮能判断大概的年份区间,但不能准确到哪一年。要判断年份无非就是干茶、滋味、叶底结合着来看。
干茶:年份茶的干茶会比新茶轻,部分会挂白霜。
举个例子,同样的罐子,40年的远年·703装250g,而7年的严选·106能装280g。
叶底:年份茶的叶底多呈现黑褐色,如果仔细看叶张,会看到类似“蛤蟆背”的纹路。
滋味:从香、水、韵三方面判断,年份越长,香气越沉汤,汤水越绵密,陈韵越悠长。
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就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判断,比如:这是一款10年内的茶;这款茶超过20年等…
为什么不能准确的判断年份?
首先是发酵程度的轻重,会影响对年份的判断,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分别拿一个10年左右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一个4年左右的重发酵六堡茶,给身边的茶友们盲饮,结论出乎意料,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后者的年份比前者要长。
其次就是陈化环境的温湿度,决定了陈化速度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