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贵乎简约之美

发布时间:2024-04-30 点击:51
茶道贵乎简约之美。简者,简易也;约8者,俭约也。茶道的俭约化与简易化,这两者则是密切相关连着的:俭约必简易,简易必俭约。而俭约化与简易化作为一种审美风格体现于啜茗生活中,便形成了茶道的简约之美。此种简约之美,恰恰正是中国茶道的优良审美传统的一大特色。
若问,这种简约之美,它是在什么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呢?这就是说到我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上就迭迭发生了两种风尚之间彼此殊异和彼此消长之状况。这就是尚酒的奢糜之风与尚茶的俭约之风,两者由于各各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了迥乎其异的物质效应与精神效应,因而也就不能不迫使人们对之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与抉择。
且看其时南北朝廷频频颁布的禁酒令罢--
--隆安五年(401年),以岁饥,禁酒。(引自《晋书安帝本纪》)
--元嘉十二年(435年)六月,丹阳、淮南、吴兴、义兴大水,断酒。(其后待到元嘉二十年、二十一年,则又在局部地方颁禁酒令。)(引自《宋书文帝本纪》)
--河清四年(656年)二月壬申,以年谷不登,禁沽酒。(引自《北齐书武成帝本纪》)
--太安四年(458年)始设酒禁。是时年谷屡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讼,或议主政。帝恶其若此,故一切禁之。(引自《魏书刑罚志》)
--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颁的禁酒令中,更有极其严酷的刑罚,谓:“酿、沽、饮,皆斩之。”(引自《魏书刑罚志》)
你瞧,不论酿酒,卖酒,还是饮酒,竟一概都犯了杀头之罪,其严酷程度若此。于是作为对于尚酒之风的一种社会抵制,包括物质抵制和精神抵制,文明而俭约的尚茶之风便就此悄然兴起。而与之同时,茶树的种植,则亦由长江流域的上游而扩展延伸到了中游并下游一带,茶园处处,葱茏生色。特别是在江南的那些产茶区域境内,大大小小茶园更是举目可见,包括有官家茶园,私家茶园,道观茶园,寺院茶园,弥谷披冈,景象不凡。其时尚茶之风,不仅使市井民众深受渲染,而且多少朝廷官吏,以及文人、隐士之辈,也被席卷其中,竞相饮茶。当初文人、隐士圈内,本来是盛行着一种酒佐清谈的世风的,只因在乱世的恐怖政治氛围笼罩之下,他们不得不整日价嗜酒以消遥遁世,醉饮以浇愁释闷,或则借酒以抒悲怀,或则借酒以寄太息。而后来当禁酒令频频颁布之后,他们这才开始转而结缘于茶,从而便也养成了茶佐清谈的世风,这就更其表现出了道家的审美情怀和人生态度。久而久之,那些地方吏,直到帝王将相之辈,亦始效法之。诸如晋惠帝,齐武帝,杜预,谢安,桓温,刘琨,陆纳,王肃,江统,傅咸,孙楚,郭璞,常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在朝廷大臣之中,更有罢办酒宴,兴办茶宴的清廉佳话,盛传于世。随之朝野上下的尚茶之风,尤其是倡办俭约而简易的小型茶果宴之风,则亦兴于一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