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古茶园文化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发布时间:2024-04-24 点击:65
2012年9月5日,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云南普洱茶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批准为全球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申遗领导小组组长李小平代表普洱市接受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牌匾。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产生于被誉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普洱市。2011年,普洱市茶园总面积319.46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143.66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117.8万亩、茶树林40万亩、栽培过渡型古茶园面积18万亩,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在云南省州(市)排名第一位。普洱市不仅有树龄2700多年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还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这些均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这些野生茶树群落是茶叶原产地的活化石,是茶叶的种质资源库,是普洱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普洱市依托资源禀赋,提出“科学普洱”行动计划,新开发出了普洱茶速溶茶粉、普洱茶膏和普洱茶珍等产品,打造了“帝泊洱”、“帕卡”、“普洱茶蕊”等一系列品牌,成为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茶城”。据史学家考证,1800多年前普洱市就有人工栽培茶树。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普洱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市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普洱茶都”浑然天成。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是中华文明的又一鉴证,是世界农业文化的瑰宝,开启了普洱市立足全球,面向世界打造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的新纪元。普洱市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大事来抓,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力求在茶叶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努力开创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