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茶如粮的藏俗
发布时间:2024-04-23 点击:69
嗜茶如粮的藏俗 (1)
(一)高原人民为什么离不开茶
茶,是青藏高原以藏族为主体的包括门巴族、裕固族、土族、蒙族、珞巴族以及夏尔巴人等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是他们生活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茶又是待客的上品。藏族民谚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道出了藏族人民离不开茶的关系。
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他们吃糌粑要用茶水或酥油茶拌和后,捏团抓食;或用清茶或酥油茶冲食。否则干燥的糌粑粉离开茶水是无法咀嚼下咽的。
他们助餐的牛羊肉、奶制品属高脂肪,高蛋白物质更离不开茶水的解腻和肠胃消化。加上他们一般都生产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地带,风高物燥,人体需要丰富的水份,才能适应这独特的自然环境。茶对高原的居民来说,如同粮食、水、火一样,每天都不能离开。这就注定了生活在风雪高原上的藏族等各族人民对茶的喜爱和嗜好。
茶叶除了含有茶碱、起着溶解脂肪、消食化腻的作用外,还含有芳香油、咖啡因,起着兴奋大脑的作用,并能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和血管等器官组织的功能。较深的科学道理虽然难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深深体会到,茶给高原人民带来的许多好处。有许多人还感受到喝茶能提神醒脑,解除疲倦,补助氧气。有的人甚至把七、八十岁的老人之所以长寿,也归功于天天喝茶,从不间断的结果。
在藏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看法,初期的伤风、感冒、气喘、咳嗽,只要多喝热茶,即可克制好转。这些认识表明藏族人民对茶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同时茶叶中有一种叫单宁的元素,有抗菌、杀菌的作用。茶叶所含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25],这些成份对过去长期生活在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高原居民是尤为重要的。
(二)最受喜爱的酥油茶
在世界屋脊的高原上旅行,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论是在谷地还是在牧区,只要有人烟的地方,你都可以闻到飘来的酥油茶的香味。藏族人民最嗜爱酥油茶。酥油是从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打酥油的桶,用木板箍制或园木挖空而成。一般高1米左右,将经过发酵的熟乳置于桶内,以带把的活塞舂捣数百次,并不断加冷热水调济温度,使酥油分离漂浮起来,捏成团,用洗净的牛羊肚子包装储存。酥油以牦牛、犏牛的乳汁制成的为上品。酥油即奶油,是酥油茶必不可少的佐料。
酥油茶桶,一般高1米多,直径约15厘米。把烧好的茶水注入桶内,丢进多少不等的酥油,加点盐,用一有长柄的活塞上下舂捣上百次,即成酥油茶,再倒入壶内,稍行加热,便可随时饮用了。小茶桶只长2尺上下,碗口粗细,有不加琢磨的,也有精雕细作的,随身携带,在旅途或外出期间使用。
大酥油茶桶有合抱粗,一人多高,多用于有上千名喇嘛的大寺院。像拉萨哲蚌寺有喇嘛7700人,色拉寺有喇嘛5500人,甘丹寺有喇嘛3300人,日喀则札什伦布寺有喇嘛5700人。这类大寺,念早经的喇嘛,在一个大经堂里就有千人上下,所以要这种大酥油桶打酥油茶供应。大酥油桶固定捆靠在大木柱上,防止打酥油茶时有倾倒的危险。桶旁设一个稳固的高于茶桶的站台。打酥油茶时,由一强壮高大的喇嘛,站上台去,为了安全腰部也要捆靠于近茶桶的柱上,双手紧握带有活塞的粗木柄,上下提拉捣舂百余下,酥油与茶水即渗透融合成酥油茶。
在打酥油茶附近的火炉上,支放四、五口大铜锅,大铜锅的田径约1.5米,深约2米。像西宁塔尔寺(有喇嘛5000余人)300年前造的熬茶大铜锅,最大的直径2.6米,深达1.3米;最小的一口锅口径1.65六,深0.9米[26]。水将沸时,每口锅丢下重约数斤的茯茶或砖茶,加一点碱,熬成茶汁后,向大酥油桶内丢下几斤酥油,再加上适度的盐,注入茶水舂捣成酥油茶。然后由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