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猴茶简介

发布时间:2024-04-20 点击:88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民国初期,原产地为福建省政和县。其外形卷曲、条索粗壮,白毫显现,犹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质毫香鲜爽、纯正,滋味醇和回甘,汤水清绿泛黄,叶底嫩绿、完整、匀净。
白毛猴制法介于绿茶、白茶之间,当地俗称“白绿”。主要加工工序有萎凋、杀青、揉捻、初烘、复焙整形。采制工艺中成茶外形重“保毫”与“做形”,内质着重萎凋适度,具体是将采回的鲜芽叶在微弱阳光下进行复式萎凋或用室内萎凋,薄摊于竹席或水筛上,将芽叶中的水分挥发,使多酚类进行部分酶性氧化,除去苦涩味,使成品茶香清味醇。
安溪白毛猴的一个优良品种,产地在金谷镇金山村石竹岩。最早开发这一茶树品种的是清末金山村长福厝的谢驾、谢冰两兄弟。又云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
石竹岩白毛猴茶树植株为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叶形椭圆,叶背表面有一层白色绒毛,故名。石竹山海拔700多米,其土质俱是碎石和砂壤,岩下山泉汨汨,茶根吸取富硒土壤及多元素物质,所种出的茶叶具有特殊韵味,加上严格的制作工艺,发酵窨制,其品质别具一格。茶寮制作的白毛猴茶外形呈灰白色,蚝干壮,带有极细的白毛,历来流传民间。此茶可治疗各种疾病,连青叶茶也有药用功效。喝第一口有一种“地瓜干味”,亦说“臭风咸芥菜味”;第二口舌根生津,喉头打嗝;第三口顿觉精神振奋。连喝三杯,就有点消食饥饿感。常喝,五脏六腑及皮肤很少生病。
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1910年,当地茶商范昌义创制了白毛猴,远销广东及香港、澳门,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外形重保毫和做形。白毛猴茶主要分布在福建乌龙茶茶区,栽培面积较大。台湾省有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