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茶香四溢的安溪(四)

发布时间:2024-04-19 点击:65
湖头李光地
时近中午,我们立即赶往30多公里外的湖头镇,湖头的小吃有名,到安溪必须品尝。那里还有李光地故居也是安溪着名的人文景观。
到湖头的省道很好走半小时即到,途中遇到一队出殡的,旗帜飘飘,人人孝服,甚是隆重,当年在霞浦曾见过这种阵势,看来福建在这方面比广东要隆重得多。
找到李光地故居,院子规模很大,门前有个广场。只有中间一流正厅对外开放,厅中挂满李家历代为官显贵的画像,有8位之多。李光地为乾隆朝重臣,很得乾隆赏识,在治河方面颇有建树,
从李光地故居出来,本想去吃湖头小吃,谁料竟然错过,李府就在镇子边上,转了两个弯已经到了去感德的省道上,只好放弃,直奔安溪最大的茶乡感德。
茶都感德
湖头到感德也是30多公里,从这里开始,公路两边的茶田逐渐多起来,原本绿色的山丘都被开垦成梯田,露出刺目的黄色,由于茶树还小,挡不住裸露的黄土,并不好看。
安溪县地处戴云山脉的东南坡,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倒。西部以山地为主,层峦叠嶂,最高海拔达1600米,通称“内安溪”。东部以丘陵为主,通称“外安溪”。以往茶区集中于内安溪,内安溪占据了全县茶叶总产量的80%,包括西坪、虎邱、大坪、长坑、祥华、感德、剑斗等十几个主要产茶乡镇,后来茶区不断发展扩大,目前遍及全县。现有茶树品种达50个以上。其中普通栽植的有铁观音、本山、黄淡(黄旦)、毛蟹、乌龙、梅占、奇兰等。铁观音、毛蟹、梅占、黄旦(黄金桂)、大叶乌龙、本山在1984年于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
湖头这边就属于“外安溪”,原先不种茶,这些年见种茶收入高,也纷纷开山建茶园,不过这些茶园要想成规模,成景观还得一二十年。
过剑斗镇分道,左转上了去感德的县道。县道也很好走,都是水泥路面,只是两边的茶山已经连成一片,可以深刻体会到身在茶乡的感觉。不论是在普洱,还是武夷山,路边零星的茶山不难见到,但这种公路两边尽是茶的景象,只有进入感德才能见到。据说,感德只有5.5万人口,是种植铁观音的后起之秀,共有4万亩茶山,在安溪各乡镇名列第一,我印象中,似乎云南普洱六大茶山的总面积也达不到这个数,因此在全国应该也是第一的。西坪是铁观音的发源地,但规模也比不上感德。
不久到了感德的茶叶街,街有200米长,两边都是茶叶店,我立即停车,想找人询问感德最美的茶山在哪里。
路边店里一对小夫妻见我下车,立即招呼我进店喝茶。我知道这里目前还没有游人,来的都是买茶的,他们肯定把我当成茶商了。和他们闲聊了一会儿方知,小两口是祁阳村人,全家以茶为业,曾在东莞开茶叶店,取了个湖南妹子回来,现在回到感德在家门口卖茶。他说他们家的茶山就很美,从山顶看下来,层层叠叠都是茶田,可惜路太小,车子开不上去,要自己爬。我问“保生大帝”的家乡石门村离这里远不远,他说都在我们来的路上,现在已经过了。
保生大帝,姓吴名tāo,字华基,号云冲,又称吴真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在闽台地区,神医吴真人的影响仅次于妈祖。
据记载,17岁起,吴tāo云游四方,拜各地名医为师,苦学医术,采药炼丹,悬壶济世,成为一代灵医。宋仁宗时,因医好太后的病,而名声大振。
自宋至明,吴tāo被敕封为“恩主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15次,位尊至极,从一代名医而成为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地方神灵。现海外崇奉保生大帝的信众很多,吴真人更被誉为泉南道教第一人。
闽台地区共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数百座,以石门的“玉湖殿”为尊。玉湖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形如“蜈蚣吐珠”,气势雄浑,景色宜人。殿中悬挂“真人古地”匾,内祀保生大帝塑像,殿中柱联分别为:“保佑遍寰区,大道为公扬佛法;生成周海宇,帝心天威着神恩。”“保佑家邦,大道洋洋光祖宇;生成民物,帝恩浩浩达九霄。”香火鼎盛。
岛内现有奉祀吴真人的宫庙270多座,并成立吴真人庙宇联谊会。1999年以后,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多次组团到石门玉湖殿谒祖参拜。2001年1月,玉湖殿供奉的保生大帝真身被台湾青年道教协会奉迎到台湾参加祭天大会。侨居他国的泉漳人也把吴真人分炉到居住国奉祀。现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中,保生大帝的信仰人数很多。
作为闽台第二灵神,石门村是我想去的地方之一,既然已经错过,只好继续赶路。
很快进入感德镇,这里有许多湖头小吃店,感觉比湖头镇还多。也许在湖头,所有小吃店都是湖头小吃,所以不用标明,故我们在那里反而只见到一家打出招牌的湖头小吃。
停车吃饭,叫了四样湖头小吃,感觉味道尚可,但比不上福建着名的沙县小吃,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沙县小吃能走向全国,而湖头小吃还在本地发展的原因。
找到镇政府,镇政府的人也说不清哪里的茶山最好看,我看这里的官员傻乎乎的,和我在其他地方见过的干部相差很远,问他茶山的事还端起架子,便到政府门外的茶市上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