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嫩绿是什么茶浅谈文君嫩绿茶的起源传说
发布时间:2024-04-18 点击:58
文君嫩绿主要产自四川省的邛崃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崃山脉的15崃县,有花楸堰、南宝山、油榨、平落、白合等几个茶叶产区。这里到处都是崇山峻岭,间或有丘陵分布,两旁山势起伏、巍峨高大,峰峦出岫,挺拔隽秀,山间云雾缭绕,似仙似幻。邛崃县内气候温和,竹木苍翠,空气较为湿润,雨量比较充沛,土质十分肥沃,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文君茶的生产提供了极为优异的条件。清代诗人章发曾经作诗称赞邛崃茶说:“地接蒙山味具殊,火前火后亦同呼。相如应有清泉喝,会试萌芽一试无”。
关于文君茶的来源,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曾居住在县,闲暇之余或每逢佳节之时,卓文君酌取井水,用以烹茶,夫妻二人常常借品茗之机,相知相叙。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勇敢追求真爱的故事,历来被传为千古佳话,当年文君取水烹茶的故井,至今仍然存在。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干1957年曾经为歌颂卓文君的爱情,专程作词一首,名为《文君井》,词日:“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躯,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后人为了歌颂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卓文君,将新研制开发出来的绿茶取名文君嫩绿。文君嫩绿的问世,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
文君嫩绿的鲜叶的采摘标准非常精细,其制作工艺也十分考究。鲜叶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为辅作为标准,茶叶长度范嗣在2-2.5厘米之间。鲜叶的制作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炒三青、做形提毫、烘干七道工序。其中,杀青用的是微型瓶炒机,每次投叶量为1.25-1.5公斤,杀青的过程大约需要3-4分钟左右。初揉用的是微型揉捻机,这一过程大约持续5-6分钟。烘二青要将茶叶烘至四五成干,这一工序在烘笼中进行。将茶叶稍经摊凉,再进行复揉,既而炒三青,此时茶叶已初具形状,炒时要求快抖、高扬、散抖、净捞。将茶叶炒至七成千时,开始进入做彤提毫工序。做形提毫是使文君嫩绿外形弯曲、紧细、显毫的一道关键工序。其操作的具体手法是一边抖炒,一边进行团揉,一边抖散,一边进行解块,以此类推,重复操作。在做形提毫的最后阶段改成双手加速团揉,从而使其白毫尽显、条索紧曲。待文君嫩绿九成千时起锅,再用烘笼进行最后的烘干,经拣选、整理后,包装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