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茶俗
发布时间:2024-04-18 点击:96
老年人也常常以茶来表达本人乐善好施的情怀。民国时期,霍山深山区的上土市、高山铺有 九位年逾花甲的白叟,在霍山与英山交界处的中界岭上设亭沏茶,无偿供交游旅行人饮用, 大家称之为“九老亭”,享誉远近,传为佳话。
明末清初,霍山有些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以茶代礼”的风俗。男女订亲以茶代礼,称“礼茶 ”;女方承受男方聘礼,叫做“下茶”或叫做“受茶”。一起,把婚烟的礼仪称之为“三茶 之礼”,就是订亲的“下茶”,成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由此可见,以茶代礼 是霍山公民“礼仪之邦”美誉的重要体现之一。
霍山茶叶历史悠久,兴于唐盛于宋,明代列为贡品。宋朝就开端开设茶行,清代呈现了合适 民间需要和颇具当地特色的茶馆,民国时更盛,中华公民共和国初期仍存。在县城和较大集 镇都有各类茶馆,一、二间房子摆上几张方桌,围上四条长板凳,茶客一边品茗一边听大鼓书,“茶房”(茶馆店员)肩搭白毛巾, 手提长咀大铜壶络绎于其间,不断地给茶客添开水。一年四季皆然,大家品茶、听书、消遣 ,悠然自得。
霍山的茶俗,体现了山区公民的好客之美德。几百年来,不论是乡镇仍是乡村,客来敬茶已 成为一种时髦,文人墨客、商贾游士、政府官员,在相会之时,常以一杯清茶、摆上几碟糕 点为请客之礼,即为茶宴。尊而不侈,雅而不俗,赋有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