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茶文章,“铁观音”成安溪名片

发布时间:2024-04-15 点击:58
瓷器、丝绸和茶叶,在古代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早在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就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如今,“铁观音”这一名茶品种已经享誉海内外,天南海北家喻户晓,也孕育出八马茶业、华祥苑茗茶、中闽魏氏、三和茶业等诸多知名品牌。
金秋十月,优质的铁观音秋茶大量上市。10月12日至16日,在第七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举办之际,济南时报记者受邀参加了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安溪县人民政府和泉州晚报社共同主办的“清新安溪·海丝茶旅”全国晚报总编(记者)采风活动。
在短短几天里,记者深深感受到茶在安溪人心目中的分量,体会到在互联网大变革时代,安溪人如何做足茶文章,摘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道路。如今,“铁观音”已经成为安溪的一张名片,使安溪人扬眉吐气、自信满满。
注重技艺传承>> 300年制茶工艺经久不衰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它独有天然兰花香的雅韵,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
从清朝雍正年间安溪发现铁观音茶树品种,铁观音已经种植近300年。时至今日,安溪人仍旧保留并沿用着传统的制茶工艺。
用簸箩摇青、手工包揉、铁锅炒青,这些铁观音传统制茶工艺在外行眼里颇为新鲜。在13日启幕的第七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德峰茶叶等多个品牌展位处,安设了摇青簸箩、手工揉捻机等,让观众亲身体验了一把制茶的乐趣。
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大师陈两固制茶已有31年,据他介绍,铁观音的制作需要经过采青、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等多道工序。只有经过如此一系列严格的工序,茶叶才能在相互碰撞、挤压、揉搓、干燥中,发生微妙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具备独特的香味。
多年来,安溪人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积极谋求铁观音产业的发展。2013年5月,陈两固成立铁观音制茶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授徒传艺、技艺展示、培训讲习等形式,实现铁观音茶叶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