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抗病毒作用

发布时间:2024-04-12 点击:51
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对流感病毒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效果,具有潜在药物开发价值。例如,研究发现,egcg和ecg在mdck细胞培养中对众多流感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于甲型流感病毒,egcg、ecg和egc的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22~48、22~40、309~318μmol/l;此外,研究表明,茶黄素及其3种衍生物均表现出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抑制作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研究发现,当egcg浓度大于10μmol/l时,可减小病毒蛋白酶对底物的亲和力。egcg还可抑制多种dna酶、rna酶,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作用比抑制dna聚合酶作用高5~10倍;cg、ecg、gcg、egcg等儿茶素能抑制hiv-1整合酶的活性。茶黄素衍生物和儿茶素衍生物都能抑制hiv包膜糖蛋白与靶细胞的融合,茶黄素类衍生物比儿茶素类具有更强的抗hiv病毒效应,茶黄素还可以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茶黄素衍生物可以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预防hiv传播,具有药物开发价值。
茶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茶叶提取物对乙肝病毒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绿茶提取物可在hbv复制的各个环节起到抑制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成分。绿茶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乙肝病毒抗原的表达与复制,减少hbvdna和hbvcccdna的复制。研究表明,绿茶提取物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胞外病毒dna、胞内病毒dna均有抑制作用。与绿茶提取物相比,单一成分egcg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稍弱于绿茶提取物。另外有研究发现,白茶提取物对hbsag和hbeag表达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hbsag表达的抑制率最高可达40.70%,对hbeag表达的抑制率最高可达39.94%。此外,人们利用乙肝病毒转染细胞株,也证实了普洱茶提取物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普洱茶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对其具有协同作用。
茶对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都具有抗疱疹病毒活性。eb病毒是疱疹病毒的一种,是一种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致病因子。研究发现,egcg浓度超过50μmol/l,能够抑制包括rta、zta和ea-d在内的eb病毒裂解周期蛋白的表达。另外,egcg通过抑制即刻基因的转录来阻断eb病毒的裂解周期,从而抑制eb病毒进入裂解周期。egcg能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上抑制eb病毒裂解复制。研究发现,50μmol/legcg能抑制eb病毒核抗原与orip-dna的结合,引起维持eb病毒以染色体外形式的消除,最终损害eb病毒的隐性感染。
茶对其他病毒的抑制作用
egcg能在细胞内通过多种机制抗腺病毒。此外,研究发现,与绿茶、乌龙茶相比,普洱茶和红茶的水提物可显著抑制sars病毒的3clpro蛋白酶活性,抑制病毒在宿主中复制,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目前市场上已有比较成功的以茶叶提取物为主剂的抗病毒药物。例如,因为绿茶儿茶素对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疗效,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治疗尖锐湿疣的天然植物药物上市,命名为vere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