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扫 描 版.pdf 369页
发布时间:2024-04-11 点击:65
茶 文 化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
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
将成为21 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 余个国家种茶。
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
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
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
被誉为 “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
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
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
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第一章茶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
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
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 “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 《史
记·吴起传》与 《说苑》等古籍中有 “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
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
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
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
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
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
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
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
而 “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
祭大禹”,司马迁2 0 岁时,也 “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
遗迹。夏禹原让位于 “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
1
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
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
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
癸 (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
“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
(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
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
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 《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
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
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 《王褒僮约》
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
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
“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
历史是悠久的。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
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
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
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第一节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
帝。东汉华佗 《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
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 “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 《广雅》中已最早记
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
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