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及展望.pdf

发布时间:2024-04-07 点击:54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本文参阅了2o世纪7o年代以来有关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报道,从农残影响茶叶出口创汇、茶叶农残自然降解动态、茶叶农残降解技术和茶叶农残分析检测技术几方面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1茶叶农药残留影响出口创汇
茶叶作为天然健康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我国是世界茶叶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尤以绿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等闻名于世。但最近,由于茶叶农药残留量等问题,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开始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其中对德国尤为明显。加之当地一些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我国茶叶形象严重受损。如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我国在德国茶叶市场上的份额必将继续萎缩,最后甚至有可能不得不退出德国乃至欧盟市场。
1.1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出口
由于长期以来茶园病虫害严重,部分山区的茶农忽视农药的正确使用,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量高,严重超标,再加上从2000年7月开始,欧盟制订的新标准大大缩小了农残限量指标,致使我国茶叶的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从2000年以来,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严重影响了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在欧盟实施新的茶叶农残检验标准后,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大幅下降,2002年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1.45万t,金额2558万美元,同比再次分别下降32.18%和29.03%。日本由于受到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加强了对进口农产品的农残检验,并对我国茶叶进口制造麻烦和增加阻力,严重影响我国对日茶叶出口,导致出口数量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对日茶叶出口3.19万t,金额717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41%、20.62%。国外技术壁垒日益苛刻,阻碍我国茶叶的正常出口。据了解,2003年中国农产品因“技术壁垒“而遭受的损失达到95亿美元。2004年欧盟实施新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2005年8月1日欧共体茶叶农残新标准生效,对农残的要求更加细致,同时日本、韩国等对农残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了新的冲击。2006年1至4月,我国茶叶出口量8.49万t,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下降8.61%。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对茶叶农药残留限制也有明显的变化,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欧盟、日本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标准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非洲的摩洛哥、尼曰利亚等国家纷纷拟仿效,提高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对进口茶叶进行严格的限制。
1.2原因
欧洲各国针对茶叶进口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每年都在不断提高和扩大范围,有一些标准“近乎苛刻“,被称为是我国茶叶对欧洲出口的“绿色壁垒“,导致我国的茶叶出口量大幅度滑落。虽然世界上不少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限制他国农产品进口而设限,但毋庸置疑的是,对照国际检验标准,目前我国不少茶叶的确存在农药残留和卫生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专家认为,相比日本的标准,我国的标准显然还是低很多。据悉,我国关于茶叶的农残和污染物检测项目只有十几项,即使算上农业部禁止使用的39种农药,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也就是5o多种而已,与欧盟及日本相比,确实差距甚大。
2茶叶农药残留自然降解动态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有关农药在茶叶鲜叶中的自然降解动态研究的报道不少,但所研究的农药种类大致可以分为3种:有机磷农药(亚胺硫磷、辛硫磷、乐果、喹硫磷、哒螨灵),拟除虫菊酯农药(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速灭杀丁、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溴氟菊酯)。和其他农药(赛丹、罗速发、噻嗪酮)。亚胺硫磷以喷药后第一天残留量下降最为迅速,平均在50%左右,以后的消失速度较慢,喷药后9d鲜叶中的亚胺硫磷消失。药剂的残留时间受实验期间的降雨量影响较大,与温度关系不大。茶树上喷洒亚胺硫磷后,其消失期与上药量无关。辛硫磷喷在茶树叶表后迅速分解,在自然日照条件下4小时后,鲜叶中(以干重计)残留量即由基数的50.78mg/kg下降到6.36mg/kg,相当于基数的12.5%;ld后降到2.46mg/kg,相当于基数的5%以下,2d后为痕迹量到无残留。辛硫磷光敏性极强,可见光线(特别是紫外光)对辛硫磷的分解具有明显的影响,处于遮荫条件下茶叶中的辛硫磷残留量消失速度明显地较处于自然日照条件下的为慢。40%乐果乳剂800倍液喷在茶树叶表,原始附着量为103.5mg/kg~158.5mg/kg(以干重计),在茶园自然条件下迅速降解,喷后1d鲜叶含量即降至25.04mg/kg~36.03mg/kg,喷后9d鲜叶中含量均低于0.60mg/kg,喷后1ld均低于0.10mg/kg。乐果在茶树鲜叶上的降解呈现典型的二阶程线性关系:先是一个迅速降解阶段,然后进入一个缓慢降解的阶段。从乐果残留量在茶树鲜叶叶表和内部的分配比例的研究表明:除喷药当天(喷药后半小时取样)在叶表的乐果含量占总含量的比例较高外,以后,叶表所占比例很低,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喷洒800倍和1600倍液乐果后,1600倍液处理鲜叶中乐果降解稍快。喹硫磷在茶树叶片上降解速率中等。尽管喹硫磷在不同浓度施药处理中的原始着药量不同,但其降解速度基本相似。喹硫磷在长沙的降解速度比杭州快,这主要是当地气候条件和茶树新梢生长速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哒螨灵在茶树叶片上降解速率中等,与喹硫磷降解速度相似。2000倍液处理的降解速度与4000倍液处理相仿,略慢一些。二氯苯醚菊酯在自然条件下相当稳定,降解速度比常用有机磷农药慢io%$-l~u3000倍液喷在茶树叶片上,鲜叶中原始附着量(以干重计)平均为22.5mg/kg,喷后12d降至1mg/kg以下;5000~6000倍液处理lod后降至1mg/kg以下。二氯苯醚菊酯在茶树鲜叶上的降解呈现二阶程形式。
不同施药方法对二氯苯醚菊酯降解影响较大,超低容量喷雾的降解速度明显较常规喷雾慢。二氯苯醚菊酯在嫩芽上的降解速度较老叶快。二氯苯醚菊酯的渗透力很弱,在鲜叶表面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比例,而不像一般有机磷农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叶表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溴氰菊酯降解速度很慢,比常用有机磷农药慢,比二氯苯醚菊酯也要慢。不同浓度药液处理的降解速度基本近似。溴氰菊酯在茶树鲜叶上的半衰期:4000倍液3.2d,600010000倍液2.8d。溴氰菊酯的渗透力与二氯苯醚菊酯属同等水平,但显着较有机磷农药为弱。速灭杀丁较为稳定,降解速度较慢,在长沙的降解快于杭州,这种差异除了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等)有关外,茶树品种、生长势也是影响其降解速率的因素速灭杀丁由叶表向叶内的渗透力很弱。氯氰菊酯降解较快,其降解速率快于溴氰菊酯和速灭杀丁,在常用剂量6000倍施药下,原始附着量为7mg/kg~8mg/kg,一周后鲜叶中的残留量(干重计)平均为1.12mg/kg,降解率平均为84.7%春、夏两季氯氰菊酯在茶叶鲜叶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5d和1.8d,平均2.2d。安绿宝和兴棉宝在相同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这两种制剂的填充剂和乳化剂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没有影响或只具有极小的影响。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速率(半衰期2.7d),慢于混合型氯氰菊酯安绿宝(半衰期2.1d),表明在环境中顺式结构较反式结构稳定“。联苯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安全间隔期较短的杀虫杀螨剂,适宜于在茶叶生产中推广应用。联苯菊酯降解速度较慢,半衰期平均为3.2d,比氯氰菊酯(2.5d)长,与溴氰菊酯和速灭杀丁相近。溴氟菊酯降解速度很慢,显着低于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比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也低。在茶树鲜叶中的半衰期为:高浓度处理平均为3.45d±0.20d,低浓度处理平均为3.9d±0.52d,不同浓度间差异不大。
赛丹在茶树鲜叶中的降解速率较快,半衰期平均为3.66d±0.31d。在常量下,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7d“。罗速发降解速度中等,2%罗速发1333倍稀释液(常量)喷药后7d,其残留量平均为0.246mg/kg,667倍稀释液(加倍剂量)为0.407mg/kg,平均降解率为92.3%~93.9%。其安全间隔期常量处理为7d,加倍剂量为lod。噻嗪酮在茶叶中的降解在喷药后的前15d较快,而后明显减缓,喷药后15d的茶叶中噻嗪酮的降解速率达99%以上,残留量在0.3mg/kg以内,但喷药后25d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仍大于0.01mg/kg,建议喷药15d后为采茶安全期。
3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3.1政策法规
政府要为茶叶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宣传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和控制农药残留的紧迫性。陈荣冰研究员指出“首先,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应成立茶叶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构建茶叶食品安全科学管理体系;其次,生产管理部门,农资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要共同配合,各负其责,严格禁止销售与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尽快建立健全茶叶卫生质量保障体系。其三,应成立茶叶食品安全技术专家组,对茶业有关人员开展有关茶叶食品安全科技培训,构建完善的茶叶食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3.2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孙威江等通过试验,确定了降解茶树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的3项有效农艺措施:一,根部施用nilhco。与泥炭土混合堆沤的肥料或单独施用nilhco3;二,茶树修剪,其中以深修剪效果最好,其次为重修剪和轻修剪;三,叶面喷施稀土元素、nahco。和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