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世界茶源”之景迈山

发布时间:2024-04-07 点击:97
图为:景迈古茶林里采摘千年古树茶
普洱市不仅拥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澜沧县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也有澜沧县景迈山1800余年的栽培型万亩古茶园。
截至2013年,国际茶业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近日笔者对普洱市26座古茶山逐一探访,为每位爱茶、爱普洱的人展现“世界茶源”普洱的神秘魅力。
景迈山:茶的传承与突破
说起普洱的茶,自然想到景迈山万亩古茶林。澜沧江畔的景迈山,是中国著名古茶山之一,因这里有种植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目前共有可采古茶面积近1.2万亩。景迈古茶,滋味厚重,茶香浓郁,让每个人味蕾回味无穷。千百年来,“茶”是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信仰。
茶文化千年传承,景迈山用茶与世界对话。2010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悄然启动,2012年9月,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如期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遗文本等文件。
保护:古茶林的申遗路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介绍,景迈山古茶林目前规划申报的总面积26万余亩,涉及15个古村落,1494户6128人。其中,遗产区面积10余万亩,包含景迈大寨、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糯岗、芒埂、勐本、翁基等10个传统村寨。
保护为先,制定完善法规体系,澜沧县先后出台一系列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保护景迈山古茶树和古村落,目前正在修订《澜沧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同时根据申遗和传统村落保护要求,景迈村和芒景村分别制定《景迈村茶叶市场管理公约》《芒景村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从村级层面提出管理保护古茶林的具体措施。
景迈山实行“减法”保护措施,成立澜沧县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森林公安景迈芒景古茶园派出所,县、镇、村三级保护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引导景迈山居民到遗产区外惠民镇上已规划范围内新建住房,逐步减少遗产区的人流和车流,保持遗产区原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当地群众经过民主决策,在关键路口自发设立关卡,禁止山外的茶叶、未审批的建筑材料、违禁农药化肥等流入景迈山。
澜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华告诉笔者,该县加大景迈山自然景观保护力度,从县、镇、村三级抽30人为古茶林监测员,建立完善监测系统。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在遗产区范围内从事开山采矿、挖沙取土及可能改变遗产区地形地貌的活动,严禁擅自移栽、砍伐古茶树和古树,严厉查处毁林、盗林等违法行为。在遗产区实施退耕还林990余亩,生态恢复造林500余亩,生态茶园改造3万余亩,划定公益林6.8万余亩。
笔者获悉,自2007年以来,普洱市和澜沧县政府共在惠民旅游小镇、景迈山古茶林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项目上投入近2.8亿元,用于规划编制、环境整治、村落风貌改造、村庄美化、生态恢复等工作。积极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目前,已申请到项目资金3850余万元,翁基、糯岗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传承:茶叶承载的信仰
春茶飘香,一大早,景迈大寨的岩俄帕翻身起床。原始森林采摘回来的古树茶鲜叶,经过一整夜的摊晾萎凋后,是翻炒杀青的好时候。手工杀青、手工揉捻,如此传统制茶,他从长辈传承并坚守如初。几道工序后,茶叶薄薄摊开在阳光下晾晒干燥,景迈山上每个茶农都制作的普洱晒青茶里,都有活生生的阳光和兰花香。
在景迈山,千年传承的不仅仅是手工制茶的古法,更有流淌在每个茶农心中对自然的敬畏。每年4月,景迈山古茶林里,正是春茶繁茂时节,山上的布朗族都要举办“山康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祭茶祖。在芒景村的岩冷山上,布朗族人祭祀茶祖,向千年古茶树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和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景迈山布朗族,一千多年前迁徙至此,以茶树为信仰,传承至今。今年,年过古稀的苏国文仍劳作如常,与茶相守,还在孜孜不倦发扬布朗族的茶文化。他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坚持亲手制作传统晒青茶。千百年来,景迈山上的布朗人将茶树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传承,近乎原始的布朗族烤茶传统至今保留在村民的日常。如今,茶已经完全融入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家家种茶,户户饮茶,可谓“无茶不成事”。
“对自然和茶树的信仰和尊重,让景迈山留下满山原始森林、千年古茶园及一个个传统村落。来到景迈山,这片天、地、人合一的古茶园总是令人不禁赞叹。芒景村翁基村民小组,是一个被景迈山原始森林滋养千年的古村寨,环抱在原始森林和千年古茶林中,融于山水之间。古寨、古茶,古寺、古柏,一草一物,都能让人感受到村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说。
“在古寨的露台上拣晒茶叶,在原生态的山林间喝茶谈笑,好不快活。”在外做茶叶生意多年的南海明,每年都要把重要的生意伙伴带到景迈山住上几天。在他看来,被茶香浸润千年的景迈山,更能让客户体验普洱古树茶的魅力。近年来,景迈山古树茶因其原生态的生长模式受到市场的追捧,古树茶价格逐年攀升,不少村民一年茶叶收入可达10余万元。然而,景迈山的茶文化近千年却几乎从未改变。
创新:“茶文化+旅游”的价值
笔者获悉,建在景迈山上的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动发展运营模式,目前已拥有社员228户,茶园1万余亩,年可加工生产销售优质普洱茶310吨,产值3000万元,可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在发展好茶产业的同时,合作社拓展视野、拓宽思路,投资300万元建设茶楼、宾馆和餐厅,实现了茶叶生产、餐饮休闲、旅游度假一体化的经营发展,成为茶产业、旅游文化产业资源综合开发企业。
2015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入选为“2015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景区”。今年,《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了感受春天的10个最佳旅行地,普洱市景迈山名列榜首。目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回到古茶飘香的地方。”每到春茶上市,景迈山上游人如织。澜沧古茶公司已连续举办8年的“回家之旅”吸引了2000余海内外茶人。公司每年的“回家之旅”活动,将茶文化和茶山游融合,通过举行祭茶神、制茶体验、古茶盛宴、茶缘会等特色活动,已成为整个普洱茶行业内的新风尚。
始建于1966年的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以景迈山等地古茶树为原料,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凭借优异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澜沧古茶成为普洱茶市场的知名品牌。此外公司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余亩,茶叶初制所9个,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普洱市茶产业龙头企业。今年活动期间,澜沧古茶宣布成立“春億古茶文化基金”,将专注普洱茶文化传承、景迈山古树生态环境养护等问题,唤醒人们对古茶林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助力景迈山古茶林申遗。
图释:20多年前偶得两片大茶叶片,一直收藏在手,至今还未发现比它还更大的茶叶,于是甚感惊奇,遂拿出来与各位茶友共享。该茶叶来自栽培茶园中,当时茶树树龄3至4年,偶发现一株茶树上有两片叶片奇大,采回收藏至今。其中一片叶片长27厘米、宽14厘米,另一叶片长26厘米、宽16.5厘米。这是至今发现有记载的最大的茶叶叶片,是真正的茶叶王。
目前,景迈山普洱茶文化的旅游名片正名声鹊起。旅游业催生的经济价值,激发了对景迈山茶文化和生态资源保护的自觉。在景迈山,富裕起来的村民越来越珍视千百年的古树茶、生态优美的原始森林、古朴的村落风貌,随着景迈山的游客和茶人越来越多,当地群众更能理解原生态所带来的价值。
笔者得知,为了规范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普洱市加强景迈山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提升改造,严格控制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外观,对新建房屋整体包木和更换挂瓦的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已供应木材、挂瓦,统一制作与古朴民居风貌相近的木桶套,给太阳能热水器“穿衣戴帽”,让其与周边环境风貌一致。景迈、芒景两个村新建房屋227户,提升改造341户。同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族文化传承点、观景台、指示标识牌、遗产区简介牌等旅游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