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茶》 道出人生如茶的禅意

发布时间:2024-04-06 点击:59
好茶网讯:“何如欢喜,不增不减如灯塔,何如感动,不卑不亢如青瓦。空是一种度量,如茶;空是一种胸怀,如茶。一切因缘,慈悲感恩不浮夸;一切因果,生离死别不害怕。千年爱恨,追梦银针姑娘,千年轮回,施展累世才华。”这是歌曲《如茶》中的一段词。
7月27日,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青年导演、艺术鬼才田七先生邀请影视、文化、音乐界名人好友在庄园共品家乡政和老白茶,观看中国白茶公益广告,并即兴创作歌曲《如茶》,一曲道出人生如茶的禅意,同时以表对政和老白茶的钟爱之情。
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如茶》的歌词之中,主旨在于空。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就会有一切有的可能性。一切自有最初的因缘,用慈悲和感恩作为心灵的境界,不要去害怕生死离别,保持一颗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初心来面对人生,亦如茶。
政和白茶,中国味道。田七钟爱政和白茶。因为钟爱,他写下了多首有关政和白茶的歌曲。在他的朋友圈中,也有许多喜爱政和白茶的人。其实,喜爱政和白茶的人绝不仅仅是他们。7月19日,第四届“长海杯”政和白茶斗茶赛在政和县的“白茶小镇”石圳举行,短短的半天就吸引了上千人。他们在石圳品白茶,品石圳的韵致、悠远和厚重。
茶经石圳出政和
石圳在政和白茶的历史上,写有光辉的一页。
政和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唐末已产茶叶,当时福建的茶区已经形成。北宋时,政和盛产的银针叶茶已被作为贡茶。宋徽宗大观、政和宣和年间,福建北苑进贡的芽茶(银针茶)制品,竟有二十多个色目。1115年,宋徽宗喝了政和进贡的银针叶茶后,龙颜大悦,将政和年号赐给政和(当时为关隶县)作县名。成就了政和这个中国唯一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
《政和县志》(1919年)记载:茶有种类名称凡七,曰银针,曰红茶,曰绿茶,曰乌龙茶,曰白尾,曰小种,曰工夫,皆以制造后得名,业此者有厂、户、行。《福建政和之茶叶》(陈椽编著)载:政和茶叶凡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及银针,前者运销俄美,后者运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二者专销南安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种,每年出产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
作为进出城关的中转码头,石圳为政和茶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繁荣一时的石圳古码头,每年春天茶叶生产季节,满是茶商和茶农,政和很多的茶叶都是从这里运往福州、香港、东南亚,以及欧洲。
如今,繁华的商埠已随岁月悠然飘远。码头已不见,只有那溪河悠悠、水流潺潺,还有那风吟低诉、飞烟叠翠。
政和随处可遇茶
如今的石圳,茶树静默在村前村后、房前屋后,即便是在残墙断壁之间,也可以随时与茶相遇。
一杯白茶捧在手,无限情愫暗香来。近年来,政和众多茶叶龙头企业,争相入驻石圳,为这个美丽的“白茶小镇”画卷挥毫泼墨。目前已经签订入驻的有福建大与实业有限公司、福建隆合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云根红茶业有限公司。
石圳之外,也可以随时与政和白茶来个遇见。
近年来,政和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白茶之乡”、“千年白茶、百年工夫”……目前,政和全县茶园总面积10.1万亩,80%的行政村、75%的农户都种茶。
经过漫长时间的市场开拓,关注政和白茶的人群逐渐从国外延伸向国内,北京、济南、上海、广州……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政和白茶的身影,越来越多的茶人遇见了政和白茶,感受到了政和白茶的香味。
但,肯定还有许多人没有感受过政和白茶的美妙。但,这不急。
正如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丰所说:“白茶从来都是没有太多浓墨重彩的,低调而淡雅。我个人把白茶的形象看作老人。白茶是沧桑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穿越了数千年,还原最初的味道;白茶是淡定的,它的味道不张扬不激烈,从始至终平平淡淡,很耐泡,也不腻人;白茶是有大爱的,不需要太复杂的工序,只要你向它伸手,它都肯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