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老茶讲堂︱百年同兴号:与宋聘相当,典型贡品风范!

发布时间:2024-04-06 点击:76
图为:同兴号普洱圆茶
文章来源:普洱藏家。“普洱藏家”创始人鲁文锋,为国家高级评茶师、“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湖北分会会长,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收藏了清末向质卿、百年极品宋聘、福元昌茶王、1952年红印、88青饼、92方砖等珍品老茶。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与鲁文锋先生一对一交流普洱茶知识!
接作者上文《普洱老茶讲堂:倚邦大街这家茶庄,1930年开拓泰国分公司,创造海外普洱茶帝国!》。百年一脉,号级经典。百年前的易武古镇上,一片片经典的号级老茶,不断地来往于马背上,才开创了普洱江湖的绝代风华。在那段风云跌宕的普洱茶历史中,有这样一家茶号,曾占尽荣光,后终归黯淡,谱写了一首生动的茶之华章。它就是同兴号。
一、向质卿与同兴号
同兴号茶庄原名同顺祥号,或称中信行,于1733年创立在易武镇上。约在1897年,向质卿接管同兴号茶庄。
图为:同兴号原址
民国初年,向质卿被推选为易武商务分会会长、易武石屏同乡会会长。随后,他带领儿子向绳武置办骡马,在滇南各地进行盐茶的贸易。他还提倡同乡商人共同筹款,建造了石屏会馆。随着向质卿声望的不断扩大,加上茶品品质十分优良,同兴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图为:同兴号筒茶
同兴号采摘易武春季嫩尖茶菁,“名曰新春正印细白尖,并未掺杂别山所产”,生产普洱圆茶,产品以销往沿海地区为主。
1921年前后,同兴号年产普洱茶达500担之多,成为易武大街上声名赫赫的大型茶庄,与宋聘号、同昌号、福元昌形成四强之势。
二、同兴号普洱茶品
作家余秋雨在《普洱茶》一书中,记载了曾与白水清先生一同品饮同兴号“向质卿”的经历。
图为:同兴号向质卿·白水清珍藏
“那口感,是一种充分柔爽中的充分堂皇。而且,还有一种大空间的洁净,就像一个老庭院被仆役们洒扫过很久很久。无疑,这是典型的贡品风范。”
图为:同兴号向质卿茶汤
现在可以看到的同兴号普洱茶数量非常少,完好整筒的更是很难见到,因而资料十分有限。一般来说,业内把同兴号生产的产品大致分为两种:1921—1934年间制造的“同兴早期圆茶”;1934—1949年制造的“同兴后期圆茶”。
图为:嘉德拍卖行的同兴号向绳武内飞圆茶(一筒)
同兴号的茶品质量极优,堪称一绝,现在几近绝迹,价格更是已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在2010年秋季嘉德拍卖会上,同兴号“向纯武”内飞圆茶(一筒)就拍出了134.4万的高价。
三、百年同兴号兴衰
20年代末,向质卿的儿子向绳武接管同兴号,这一时期堪称同兴号茶庄的鼎盛时期。当时,同兴号普洱茶年产量共500余担,营业额高达20余万元。此外,还有骡马20余匹、驮牛20余头,运茶队伍十分庞大。
图为:民国年间的运茶队伍
有人形容当时的同兴号盛况,进门后右厢房堆毛茶,左厢房压茶,还有一间晾茶的房间,二楼是仓库,专门堆放同兴号圆茶成品。20余名工人往来忙碌,生意十分繁忙。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很多茶号被迫关门停业,其中就有同兴号茶庄。
图为:同兴号茶庄原址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如今,唯有伫立在易武大街上的斑驳老宅,以及仅存的少量同兴号老茶,仍在无声地诉说着同兴号的往昔辉煌。也仅有它们,成了后人追忆这段历史的出口。
参考资料:邓时海《普洱茶》,杨凯《号级古董茶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