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茶采摘时间

发布时间:2024-04-05 点击:59
早上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泡杯茶,是固定程序,也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打开电脑,是工作必须的;泡杯茶,则是生活习惯,谈不上必须,只能说是必做。有的时候,茶是泡了,但开会或者出去办事,整个上午或者整天都有可能,茶是没喝一口,但泡总归是泡了。
喝茶,是从工作以后,以前只是烦心的时候喝茶,学着同事们做的。开始,没钱,就蹭别人的茶,装模作样地泡上,装模作样地喝。后来自己能买了,也慢慢地知道怎么泡怎么喝。前前后后喝了二十多年,不过也就是喝喝而已。对于近些年来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的茶吧茶社,也曾领略,其间茶艺茶道却是望尘莫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越来越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在自己的客厅,或者营业的茶肆,二三人、三五人不等,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不失为陶冶情操、去除杂念的一种方式。
每每喝茶,总能勾起我的某些回忆,那些记忆中的茶叶、茶园,那些与茶有关的点点滴滴。
做学生的时候,学校有一片茶地,面积挺大的。至于学校为什么除了校舍外,还有一大片的茶地,当时也没过多地去想。如今想来,也许那片茶地根本就不是学校的,而是当地村里提供给学生的一个劳动锻炼的场所,当然作为回报,学校提供义务的免费的采茶工。
基本上,每个周三的下午,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去茶地里劳动,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除草、施肥、摘茶。种的是绿茶,采摘是在春夏。对茶叶的认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在劳动的过程中,听老师说,听大一点的同学们说。
每到摘茶的周三,上午在学校里,老师会通知。下午便不用背着书包到学校了,而是每人提着一个编织密度较大的篮子,再戴一顶草帽,在上课的时间,各自从家里走近路到茶地里集合,由老师分配任务,哪几个同学一组,按顺序排好,自东向西或者自南向北,确保每一垅新茶的采摘没有遗漏。
采摘的过程是愉悦的。同学们没有把它当作劳动,而是当作娱乐了。不用在教室里坐着听老师的喋喋不休本身就是解放,在采摘的过程中同学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自由自在好不热闹,而随队的老师是不管这些的,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说笑,更有一些老师传授他们的经验,喝茶有什么作用一些在教室里不会传授的经验。
日落西山,每个同学的篮子里基本都是满满的。不远处就是一个收集茶叶的房子,每个同学把篮子拎过去,专门有人在过称,称称看每个人都摘了多少。然后把篮子里的茶叶到进早就准备好的大池子里。
也有一些胆子大的同学,并没有到这个地方来交茶叶,而是趁着别人不注意,直接就把自己采摘的新茶拎回家了。当然了,有了别人成功的经验,在后来我也多次地把自己摘的茶跟着大一点的同学一起悄悄地拎回家。
回家后父母就开始忙碌了。正在做的晚饭,会加上几把米,锅底下加上几把火,煮出厚厚的锅巴出来。吃完饭后,这边母亲把锅巴烤得黄黄的、香香的,那边父亲就开始搓揉摘来的茶叶了。把茶叶的水份充分地搓揉出来,然后放在留有锅巴香味的大铁锅里烤,一边烤一边翻,整个锅台上如同桑拿一般冒着热气。待水份都烤干后,盛起来放在面积比较大的物件上摊开,让它们充分地散出水份。凉下来了,新茶也就制好了。
这时候,父亲会拿起茶杯,用三个手指头从中间摄起一小撮放进去,再冲上开水,盖起来放在一边。这才把已经凉下来的茶叶小心地装进准备好的茶叶听里,生怕落下一点,都装进去了,最后把盖子盖得严严实实的。等这些都忙完了,才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一吹,喝上一小口,品茶需要什么样的心境一股清香满屋飘散。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也快到采茶的时候了。早上来到办公室泡茶,看看窗外的艳阳天,想到了春色,想到了春茶,于是,就姑且用春色煮春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