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介绍
发布时间:2024-04-04 点击:65
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西北境内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是浙江省的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类名茶。
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
余杭径山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837毫米,年日照1970小时,无霜期244天。岭峰高处多雾,峰谷山坡多为黄、红壤,土质肥沃,结构疏松,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径山茶广泛种植在长乐镇径山村,径山海拔1000米,山岭高耸,神木参天,共有?霄峰、大人峰、鹏博峰、晏坐峰和御爱峰五大峰。种植土壤肥沃,气候潮湿,有绝佳的种植环境。
鲜叶在「谷雨」前后采摘,以一芽一、二叶为标准。经过摊放–杀青–摊凉–轻楺–解块一初烘、摊凉–低温烘干等程序加工制成。茶叶的外形紧细,毫毛显露,色泽翠绿﹔茶汤呈鲜明绿色,口感清醇回甘。它在冲泡时,也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径山茶品质特点:
条索纤细苗秀,芽锋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叶底嫩匀明亮,经饮耐泡。
径山茶工艺特点:
属烘青绿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通常制作1公斤特级或一级径山茶需采6.2万个左右鲜芽叶。以手工炒制,小锅杀青,扇风摊凉,轻揉解块,初烘摊凉,文火烘干等几道工序。
径山茶历史:
径山产茶历史悠久,始栽于唐,闻名于宋。南宋时,日本佛教高僧圣一禅师、大禅师(即南浦·昭明)渡洋来我国,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归国时带去径山茶籽和饮茶器皿,并把碾茶法传入日本。1979年径山香茗被浙江省列为省名茶之一;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名茶,获优质产品金杯奖。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恢复生产。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径山茶是日本茶道文化发祥地。径山茶年产量约2500多公斤,已销售国内外,深受欢迎,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名茶。
径山茶所获荣誉:
1998年以来,余杭区通过合力实施名牌战略,实行“六个统一”管理体系,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进茶树良种化进程,实现了径山茶超常规发展。目前,余杭区共有茶园5.8万亩,径山茶基地超过半数。自1998年来连续6年保持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并连续举办中国茶圣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各项检测指标经相关监测部门检测均达到无公害要求,抽检合格率100%。此外,径山茶还施行技术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品牌国际化,先后在日本、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国际商标。三十年来,径山茶相继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原产地证明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区域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