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井用此水沏茶味道加倍甘醇适口
发布时间:2024-04-03 点击:60
三眼井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其家园在湖北天门市竟陵城区,故宅的庐舍已不复存在。陆羽作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彝,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登台。干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诗歌中的“西江水”,就是“县西门外”的河水,诗句抒发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在距城关古护城河的不远处,有一八角形的巨石,石上呈“品”字形排列着三个圆跟,从圆服中可见一泓清洌的泉水,其水质清凉,味道甘甜。用此水沏茶,味道加倍甘醇适口,这眼井泉就是著名四海的文学泉,别称陆子泉、品字泉、三眼井。
陆子泉是陆羽年少时汲泉品茶的地方,因陆羽曾担任太子文学徒(唐代的一种官职),以是此泉也称为文学泉。凭据《天门县志》的纪录,陆子泉是晋代一个叫支遁的僧人开凿的,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泉水是由大气降雨和古护城河水配合组成,经过了周围第四系地层的充实过滤而成,以是水质极佳,四序温度稳定,为历代名家、茶人所推许。文学泉的历史悠久,但在唐代后期就湮没了,直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当地国民在掘河取水抗旱时,发现了井址与井碑,碑上还依稀可见“文学”等字迹,证实为文学泉原址。于是由天门知县马士伟集资重新修建,恢复了文学井这一历史胜迹,并在此泉的旁边修建了一座古朴雅致的陆羽亭。
1939年陆羽亭被日本人损坏。新中国建立后,1957年周总理过问此事,县政府重新修建了陆羽亭。“文革”时代陆羽亭和文学泉再次被损坏。1981年,天门县政府再次拨款重修,文学泉和陆羽亭才重现历史风貌。陆羽亭为双层木结构六角重檐攒尖顶,高7米,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亭内立有石碑,碑上刻有“文学泉”三个大字,后头题有“品茶真迹”四字。亭后陆公祠内有“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碑为横式,让人想到陆羽端坐品茶的姿态,潇洒儒雅。像旁还刻有许多古今名人的诗词佳句,其中有宋代黄州太守王禹傅观泉品茶时所写的一首七绝: “甓石苔封百尺深,试茶尝昧少知音。唯余午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诗人在月色的掩映下,来到陆子泉边,看到井壁的绿苔,心驰神往,对茶圣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明月倒映在涓涓泉水之中,品茶真迹犹在,留下了先生的一片丹心。